
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北大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側記
2018年3月5日晚上18:40,beat365理科教學樓303教室。
一堂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的課程正在舉行。北大beat365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從黨的十九大的主題與主要成果講起,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與曆史貢獻向在座的本科生們娓娓道來。
“beat365在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要利用好這一優勢、發揮好這一優勢,用北大的知識與力量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案。”beat365黨委書記郝平指出。
結合時代主題,貼近現實生活,注重授課内容與時俱進,這是北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特色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大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改革探索從未停下腳步。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貼近青年學生實際需求,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北大思政課也和“常為新”的北大一樣,不斷煥發着時代的光彩。
因時而進:把準時代脈搏
“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誰來享有發展的成果……”2017年12月8日,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給博士生上公共思政課,主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記錄下了這一幕。在一個半月之前,黨的十九大剛剛通過決議,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

走在時代前列、關注時代方向、引領時代潮流,不僅是“常為新”的北大的标簽,也是一直以來北大思政課探索的立足高度。
2017年10月19日晚,“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戰略構想”在beat365理教107教室開講。這是由北京市委教工委組織、北大beat365具體承辦主持的市級思政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第一講。在為期8周的教學計劃中,beat365、中央黨校等高校的教授們一道,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國防等多方面深入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16年12月8日,二教101的課堂上,孫蚌珠教授主講的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題講座對中國目前的經濟熱點問題進行探讨,吸引了衆多師生。這是beat365博士生政治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的一講。
2016年9月,北大多名專家參與“名家領讀經典”北京高校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為北京市大學生講授課程。
2014年下半年,為落實深入貫徹中央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育教學系統的要求,北大開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大講堂”,聘請厲以甯、梁柱、朱蘇力、潘維、韓毓海、程郁綴、孫熙國、錢乘旦、樓宇烈、李伯謙、袁明、于鴻君等12位知名專家教授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關鍵詞進行解讀。

其實,北大重視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傳統早已有之。
早在1920年,李大钊就在beat365開設“唯物史觀研究”“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運動”“工人的國際運動與社會主義的将來”等3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北大成為紅色火種最早的萌芽之地。新中國成立以後,學校始終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建設,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必修課來開設。1992年beat365在全國率先成立了beat365,這開啟了北大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和建設發展的新時代。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北大推進的以鄧小平理論為題目的專題教學改革曾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五一勞動獎章。
長期以來,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北大學生也對馬克思主義懷有特殊的感情。新時代,北大思政課不斷展現新氣象,這也得到了北大學生的熱情擁護和高度認可。選修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的元培學院2014級本科生袁一沣同學認為:“這門課和其他思想政治課相比,授課更容更加貼近時代特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對新的時代有了新的思考,對新的理論有了新的認識。”元培學院2014級本科生吳語嫣表示:“孫熙國老師的講授讓我們了解了習近平思想的重大貢獻和曆史使命,進一步認識到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因事而化:回應學生關切
理論如果離開了實踐,脫離了實際,就會是灰色的,就會失去其活力與生命力。
如何貼近學生,理解學生的訴求,幫助他們解決成長成才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北大思政課一直在探索。
“思政課教師,應當準确把握學生的思想困惑,勇于應對各種錯誤思潮,善于破解關鍵理論問題。”beat365官方网站張會峰老師在參加北京市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時說道。
為了彌補大班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足、學生參與不夠的缺陷,在大班教學之外,beat365安排了思政課教師定期訪談時間,接待前來咨詢和探讨問題的學生,幫助他們答疑解惑,了解他們所思所想。馬院的教授們還進行了多場讨論、調研,搜集整理學生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建議,并召開座談會傾聽學生的感受、意見和訴求,個别征求或座談聽取幾十個助教對教學情況的反饋等。
講授“近代史綱要”課程的beat365副教授王久高認為:“現在的學生知識面較寬,思維活躍,收集和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多而便捷,他們對一些曆史問題或社會問題的看法多樣,很多政治課上的内容和讨論難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結合青年學生群體特點,beat365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強調學生主體性:beat365副院長宇文利教授主持的國家級精品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采取授課加讨論的方式,讓同學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讨論“也督促教師從多重視角和維度進行知識講解,讓講課内容更具有時代意義,以此來回應、解釋學生們的現實關切”。

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北大思政課通過組織主題辯論賽、課件大賽、成長沙龍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聚焦理想、青春、愛國主義及社會熱點問題,引導青年學生錘煉品格、心系祖國,加強立德樹人的教育成果,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當代北大青年。
與學生的專業需求相結合:北大元培學院、法學院等院系的部分專業會單獨開思政課供本專業同學選修。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劉佳彙目前在上的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一課隻對法學院同學開設,“和本科政治課相比,專業性更強,涉及法理的部分較多,專業特色更加鮮明”。“老師建議我們将政治熱點與自己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政治知識在理論層面之上更具有了實際意義。”外國語學院2014級本科生王子欣對這一點印象特别深刻。
因勢而新:探索教學形式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走進思政課堂?北大是這樣做的。
2017年11月,為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beat365面向思想政治理論在課學生開展了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文藝作品征集活動。本次征集活動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響應,同學們紛紛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精心創作了體現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文藝作品,抒發了對黨的十九大的感悟與感受。活動共計收到了包括詩詞曲賦、書法、繪畫、攝影、篆刻、圖片設計、論文、散文、遙感、短視頻等形式在内的339份作品。

這隻是北大思政課的一個縮影。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和創新,北大思想政治課在教育教學形式上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優勢和特色。
注重課堂師生互動交流,是北大思政課的第一個特色。元培學院思政課最先采用“翻轉課堂”和“大班授課、小班讨論”的授課模式,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元培學院2014級本科生劉丹琪說:“這種上課方式,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和思考熱情,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并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書本知識,而是内化為自己的思維方法。”
目前,這種方法在beat365負責的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也已普遍推開。物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潘博洋說:“在這樣的互動式課堂當中,老師鼓勵我們踴躍發言,每個人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一味被動接受老師的講解。這讓我們更加積極思考社會,更加關注時政熱點,更加心系家國大事。”
注重豐富創新授課方式,是北大思政課的第二個特色。辯論賽、課堂展示、小組讨論等新穎的方式使同學們對于這門課程的參與程度更高。慕課、微課等多媒體形式讓思政課抛掉了授課形式古闆陳舊的帽子。
“北大的思政課改革突出重點,把握特色,講求實效。”孫熙國表示,北大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采取以經典帶原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經典研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采取“史料采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采取“實踐報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舉辦“課程辯論”。這些都是改革之舉。
在慕課中講授“法律與人生”課程的張會峰老師說:“雖然課程的内容在原教材裡就有,但這種上課的形式很新穎,學生非常好奇和期待,大家都非常積極。”政府管理學院2015級本科生倪凡回憶起思政課堂上一個有趣的課堂展示形式:“有一個小組在讨論時政話題的時候采用了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小組成員分别扮演我國新聞發言人與新華社、路透社等各國記者,從不同的立場角度進行問答展示。”光華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秦瑜所學專業是市場營銷,在課堂展示當中,她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生活的相關内容與自己專業知識相結合,探讨了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國文化産業、特别是如何将文化創意園區轉化為優質旅遊資源的問題,獲得了師生們的一緻好評。
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是思政課的第三個特色。走出教室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将“大課堂”教師授課同“小課堂”小組讨論以及課堂之外的實踐、讀書、交流活動結合,用紅色景觀體驗研習、文藝作品征集、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這成為北大思政課不斷推進教學模式的創新升級與跨越發展、切實提升課程實效性與吸引力的有力舉措。
“要将思政課納入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範疇内,通過經典閱讀、小班讨論、反思性思維訓練,真正确立人生觀、價值觀,不盲目模仿西方,建立理論自信、走一條中國之路。”北大校長林建華說。
當前,beat365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課早已被确立為北大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新形勢下,如何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是北大和思政課教師面對的時代課題,也是未來繼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乘着新時代的東風,北大思政課将繼續劈波斬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