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書記:世界上沒有哪所高校沒有思政課
大學為什麼要上思政課?
隻有中國大學上思政課?
很多大學生對思政課有着諸多疑問。
百度上關于“大學為什麼要上思政課”的相關内容多達88萬個。
問答平台上,有人發出對思政課的疑問,但是并沒有人可以給出讓人信服的答案。
現在,讓北大書記朱善璐回答你:
世界上沒有哪一所高校沒有思政課
沒有人可以離開思想政治,無非是思想政治好和壞的問題。思想政治課即使沒有刻意做,它也會潛移默化的存在。關鍵在于,如果我們做的不好,學生們就會厭煩,進而就會連思想和政治這兩個層面都會反感。
朱善璐告訴小青(ID:youthzqw),思政課不光中國有,美國英國都有。“誰都不會放松自己的思政課,如果放松了又将如何實現其民族的使命?不同的是,各民族和各地方都有自己的辦法和高招,都有自己的形式。”
朱善璐認為,随着形勢在發生變化,我們要考慮在守正的基礎上出新。守正就是思政課要不要上的問題。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思政課很重要。沒有哪一家大學沒有屬于自己的思政課,關鍵在于思政課是否契合了實際、是否有效,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如今看來,思政課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學生不滿意,學校不滿意,老師們也不滿意。朱善璐告訴小青(ID:youthzqw),按照黨中央和習總書記的要求和指示,北大已經将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第一項任務鎖定在思政課改革。改革工作由黨委領導,校長親自挂帥。
因此,在朱善璐看來,思政課的改革不僅應局限于思政課的老師,還應該把北大的名家也納入其中。那些有好的價值觀的,有抱負有理想有追求的學者都應該當好思政課的老師。
這樣的思政課你喜歡嗎?
“名家領讀經典”活動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充分發揮北京高校及首都地區理論名家的感召力、吸引力,幫助大學生克服理論學習碎片化、淺層化的問題,引導大學生強化“讀書讀經典”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化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重大舉措。
這項活動以“大型領讀”為主要形式,專門設立一門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名稱為《中國共産黨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由金一南、李稻葵、林毅夫、韓毓海等北京高校及首都地區19位理論名家擔任授課教師。
自10月份起,320名選課學生将先後走進beat365、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室聆聽名家講學。
思政課要為新世界培養新人
朱善璐認為,思政課改革應該服從這樣的目标:完成大學的使命,而大學的使命又和民族的使命連在一起,為完成民族的使命和責任,大學必須完成自己的擔當。而這一切都是人的問題,是接班人的問題,是如何完成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要求的問題。
朱善璐告訴小青(ID:youthzqw),“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在大學都應該得到研究和傳播。”
朱善璐認為,建設新世界,首先要建設人的世界。這其中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建設以人為主的世界,另一方面要人來建設怎樣的世界。“毛主席曾講過,我們不僅能破壞舊世界,還可以建設新世界。如今,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舉措歸根結底也是要建立一個新的世界。”
“可新世界有新人麼?有能建設這個世界的人麼?培養新人,這就是大學思政課要做的。”朱善璐如是說。(文/中國青年網記者吳楚 嶽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