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國際學術活動”系列活動之高端對話--Jorgen Randers
2018年3月26日晚上7點,“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國際學術活動”系列講座第四場在beat365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beat365官方网站、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主題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與世界綠色發展戰略”。beat365黨委常務副書記、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beat365院長于鴻君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先生,挪威商學院前院長喬根•蘭德斯教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先生等出席本次活動。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副院長孫蚌珠教授主持了會議。
本次活動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于鴻君常務副書記代表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聘請趙昌文先生、喬根•蘭德斯教授、和周晉峰先生擔任客座研究員。
随後,喬根•蘭德斯先生發表了題為“面向2052:中國領導全球綠色轉型”的演講。他充分肯定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在過去四十年間經濟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總結了《2052》一書的主要内容,圍繞着演講主題,以真實可靠的數據和直觀易見的圖表對2050年世界人口規模、經濟發展、二氧化碳排放、化石能源使用、全球氣溫變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作了較為科學的預測,分析了這些方面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影響,以及中國和世界應該努力的方向。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在使用太陽能、風能等能源方面的領先國家,他希望中國可以起到帶動作用,并呼籲中國和全世界立即行動起來,保護環境,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提升人類的幸福指數。
最後,于鴻君常務副書記與三位客座研究員就人口增長、技術進步、經濟增長和人類發展等話題開展了廣泛探讨。趙昌文先生分析了技術進步與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的關系,他指出:技術的進步給我們社會生産力帶來了極大的提升,從1750年左右工業化開始,世界經濟發展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經濟高增長階段也是能源高消耗的階段。要高增長,就不得不去接受資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以及在某種程度上環境的高污染。當今中國在新能源使用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新工業革命的機遇實現技術革命,就能夠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強國。周晉峰先生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綠色發展、生态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系列重要論述以及自身的實際工作,闡發了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思考。他指出:中國在過去四十年裡解決了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人口的脫貧問題,但仍舊面臨着生物多樣性危機,這種危機的背後是人類發展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工業發展導緻的生态破壞。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發展,我們才能夠保住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
于鴻君常務副書記高度評價了三位客座研究員的發言,分享了閱讀《增長的極限》的心得感受,他指出:技術進步一方面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新挑戰,例如有基因工程,就有基因武器,有原子能核能,就有原子彈核武器。這種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悖論,增長的極限、增長的價值、增長面臨的風險以及人類發展的終極意義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如何破解這些關涉人類發展基本走向的問題歸根結底取決于人類自身。于教授表示:要站在人類的高度真正深入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形成高度認識基礎上的合作,才有可能渡過和化解人類面臨的一些危機。
在提問互動環節,與會師生圍繞講座主題與嘉賓進行了熱烈讨論與深入交流。孫蚌珠教授在總結發言中感謝了四位嘉賓精彩紛呈的演講,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理論,根據自己積累多年的經驗,表達了自己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意見和看法,并提出了可進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