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馬院學術探訪團第一次活動——拜訪易傑雄老師

  “大學之大在于大師”,退休教授有深厚的學術積澱、高尚的師德師風和豐富的人生閱曆,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學術研究、人生成長、工作事業等各方面的有益指導。基于此,學院學術探訪團于2019年7月10日開展第一次拜訪活動。這次拜訪的是beat365官方网站榮休教授易傑雄老師。易老師圍繞做學術的方法、态度等與探訪團進行了深入交流。

  首先,圍繞如何做好學術研究的問題,易老師給同學們提了三點建議:第一,需要好好讀原著,讀原著時要有導師引導,并且要反複咀嚼,多讀幾遍就能理解得更好。第二,利用好出國交流和訪學的機會,這會方便吸取國外學者和學術界有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第三,要努力掌握外語,隻有具備直接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外文文獻。

  易老師認為,要善于将理論用于實踐。一旦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會對它産生強烈的興趣。易老師囑咐同學們要從事一定的實踐活動,從而更好地用理論去指導生活,也會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另外,當代青年肩負着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擔當,要把個人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時代使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回應時代問題、發展馬克思主義。

  在交流的過程中,易老師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參觀書房。易老師讀書十分認真,經常寫下密密麻麻的批注。盡管已經退休,但他還在堅持學術研究,目前還有一本著作将要出版,這真正踐行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為了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他還專門花了幾年時間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曾去莫斯科訪學,還翻譯了一些俄文著作,但還很謙虛地說自己的俄文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

  最後,易老師還特意叮囑同學們,走學術研究之路是艱難的,這些困難一方面來源于學術研究本身,另一方面來源于現實誘惑的幹擾。因此,做學問就要堅守學術初心,拒絕外部誘惑,踏踏實實地去努力,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本次探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訪團成員們紛紛表示收獲很多。下一步,探訪團将繼續探訪一些退休教授,以期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導。 

簡介:

  易傑雄,男,1945年1月生,江蘇南通人。1964年考入beat365哲學系心理學專業,1970年畢業分配到河北隆化縣革委會宣傳組和河北省承德日報等單位從事宣傳理論工作。1978年再次考回beat365哲學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黃楠森、郭羅基等,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beat365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beat365學術委員會主任。1989至1990年在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做高級訪問學者,師從莫斯科大學奧·伊·澤爾曼、柯希切夫。曾擔任大百科全書第二卷哲學分支學科主編,到世界多個國家講學,在國内外發表文章200餘篇。出版著作有翻譯的列尼·蘇沃洛夫《唯物辯證法》等4部,專著有《列甯《哲學筆記》研讀》《創新論》等9部,此外還主編了《世界十大思想家》、《世界文明的曆程》叢書。易傑雄教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做出了許多創造性的研究,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注意,因此他曾受邀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