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典讀書會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專題活動順利舉辦

  8月14日晚,北京市哲學會聯合beat365官方网站舉辦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讀書會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專題活動,百餘名師生相聚雲端,共同閱讀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以下簡稱《費爾巴哈論》)一書。本次活動邀請了beat365官方网站李少軍教授進行領讀,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研究員擔任評議人。

  北京市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原人文學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哲學系文兵教授主持了此次活動,文兵老師首先對各位師生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他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的重要性,并指出閱讀經典著作是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最好的方式。

  講座伊始,李少軍老師借列甯和張岱年先生之口說明這部著作的分量,以此引出今天的講座。他指出,列甯視《費爾巴哈論》和《反杜林論》“這兩部著作也同《共産黨宣言》一樣,都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張岱年更是在《晚思集》裡直言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足以見得這一著作的重要性。

  接着,李少軍老師從《費爾巴哈論》的版本與出版簡介、人物簡介,恩格斯文本闡釋的重難點、文本寫作的背景原因以及文本的中心思想介入,全面展開文本的邏輯結構和各章各節的詳細解讀。在導讀中,李少軍老師在每個章節講解完後,都會去讀一讀該章節中有深度的重點段落,除體現出對文本的重視外,這種閱讀方式更有利于把書從厚讀薄,為同學們的後續學習和研究指明了的方向。

  最後,李少軍老師叮囑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這本著作,重視閱讀過程中的疑問,增強文化修養、史學功底的基本功,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他同時提醒大家,原著既要原原本本地讀,又不能死扣字眼。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與時俱進。随時空的跨越、語義的演化,絕對地按字面來理解原著是無法把握作者真實的思想。相反,它可能恰恰是一種誤讀。應在忠實原著思想的基礎上,解讀它的現代性含義。李少軍老師通過回溯長達30多年的圍繞楊獻珍、艾思奇、王若水等哲學家的經曆,進一步闡釋了我國哲學史上圍繞哲學基本問題發生的兩條哲學路線的鬥争。李老師生動的講解,使我們跳脫出了書本,仿佛身臨其境,置身到了曆史的長河中。

  随後,宋朝龍老師進行了點評,他首先肯定了李少軍老師系統地梳理了本書的知識點、線索與發展史上的争論,并提出了一些問題以開拓同學們的思路。他指出:第一,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指向人類解放的哲學體系,而并非是一門單純的實證科學;第二,在強調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時,要進一步思考思維和存在如何統一,在批判唯心主義的同時如何确定思維的能動性的問題;第三,我們要看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解釋曆史唯物主義時側重點的不同,要在各種文本的對比中體會馬克思主義哲學。

  最後,文兵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他指出《費爾巴哈論》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常讀常新。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我們要以閱讀原著的方式去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在閱讀原著的過程中,要運用理性的思維能力,不能僅僅停留在字裡行間。相反,要注重對文本的反思,反複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從哲學史的角度考察文本的貢獻和疏漏。他以俞吾金和吳曉明先生的文章為例,向我們介紹了對《費爾巴哈論》解讀的新的視角,開拓了同學們的思路。最後,文兵老師鼓勵大家繼續閱讀經典著作,結合學界熱點問題,深化對經典著作的思考。

  報告結束後,李少軍老師還回答了多名同學的提問,并進一步進行了交流。現場氣氛熱烈,大家紛紛表示很有收獲。最後,李少軍老師推薦感興趣的同學會後進一步閱讀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和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至此,“馬克思主義經典讀書會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專題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