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共建|馬院-環院-燕園街道開展社區餐廚垃圾處理共建座談會
11月20日上午,beat3652020級博士生2班黨支部聯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1班黨支部,與燕園街道辦工作人員開展社區餐廚垃圾處理共建座談會。燕園街道辦主任楊興文、副主任張鵬、城管科徐玮、金蘊韬,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黨委副書記李楊、副教授韓淩、團委書記呂麗等出席本次活動。參與活動的老師、同學就社區餐廚垃圾、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化等問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交流讨論中進一步領會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垃圾分類、提倡環保節約的重要意義。
座談會伊始,韓淩老師介紹燕園街道無廢社區的建設方案。韓老師從源頭低物質消費、舊物二手物更新、垃圾分類和垃圾再生四個方面介紹了社區無廢管理流程,分析了影響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因素,認為當前需要從居民責任意識、社會組織參與、社區規範和社區骨幹力量切入,緻力于共建獨一無二的魅力燕園。
随後,韓老師的研究團隊介紹社區虛拟仿真實驗系統的建設方案,以人文地理學中的社區參與式研究方法切入,通過研制模拟程序,以社區中的垃圾分類活動為例,分析影響主體行為、動機的關鍵因素,特别是關注地方環境對主體之間互動的影響。研究團隊結合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方法,利用情景模拟,考察不同幹預措施可能帶來的變化,展現出構築社區綠色空間的良好思路。
beat3652020級博士生2班黨支部的程天民同學針對從源頭上實現垃圾減量化的議題展開分享。她指出,作為學生,我們要在認知層面深化對物質消費、精神消費、消費主義的認知,區分“消費”與“消費主義”之間的本質區别,在此基礎上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消費行為,更加自然自覺地去踐行綠色消費理念,用精神消費來代替物質消費,用回收利用代替鋪張浪費,用理性消費代替随波逐流。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1班黨支部陳龍分享關于畢業生垃圾處理的可行方案。他指出,畢業季垃圾需要進行減量化,通過交易、補貼、志願減少廢物來源,提高廢物循環利用率。從垃圾特點出發,畢業季垃圾主要分為衣物、書本文具、電子産品、棉被、運動器械、家居用品等。第一步可以建立校内自由交易和傳承機制,建立畢業生市場,實現物品價值最大化,從學院到學校再到社區,連點成線,以點帶面。第二步是學校或者社區統一回收,開展“畢業垃圾處理周”,分時分段分類物品回收,用于捐贈、社區再利用或者統一處理,而後其他垃圾再統一處理。
beat3652020級博士生2班黨支部的趙睿夫同學從四個維度闡述垃圾減量化的實踐思路:首先是“節源”,要在生産與流通環節上減少或替代使用一次性物品,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産生;其次是“轉變”,要發動社會産品使用價值的再賦予,減少浪費性消費,推進舊物捐贈、物資回環鍊條的運行;再次是“觀念”,要提升社區居民生活方式與價值取向的“合生态化”;最後是“激勵”,要以社區為單位,提供更多榮譽或實質性獎勵,為生态活動與生态話語提供一個社會傳播、居民參與的介質平台。
在交流讨論環節中,燕園街道辦的徐玮同志介紹了四分類和二分類的垃圾去向和情況,提出了對社區内部的垃圾處理方案,以及畢業季北大校園内面臨的垃圾處理難題的可行應對措施。例如,可以将畢業垃圾出現的時間進行平均化,避免峰值的出現,這這方法類似于“雙十一”延長時間線的思路。
随後,燕園街道辦楊興文主任進行發言。楊主任指出,垃圾分類是難題,現在需要提高各方面能力,通過多方合作開展社區調研,對街道治理賦能。接下來,社區建設的中心工作在于充分實現實踐對接,着重對燕園地區進行全覆蓋,展現beat365對于北京市的垃圾分類和處理的智慧貢獻,實現全體居民從“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意識轉變。楊主任期待更多的師生一起進入社區,将燕園街道打造成全校師生良好的實踐平台。
最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總結發言,他指出,當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重拾信心,而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沒有抓住關鍵點、舉措上沒有系統推進。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從2010年就開始監測燕園的水質問題,提出燕園社區的垃圾分類,在以生态文明為主線進行統籌規劃的同時關注對個體觀念和行為的引導。其次,我們應做好定位,将頂層設計和群衆智慧結合,切實考慮街道自身處理餐廚垃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考慮廚餘垃圾的風險性,通過定點定時、志願者和服務員監督執行垃圾分類,以宣傳教育-居民調研-群衆運動-重點做工作-公布獎勵逐步完成,推動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是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本次社區共建座談會旨在探讨校園内和社區中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的處理模式和改進思路,了解當前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瓶頸和問題,引導老師和同學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增強環保衛生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态保護觀、綠色消費觀,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身為馬院學子,我們應該在知行合一中擔當作為,不斷在思考和實踐中拓展視野,走進基層,深入社會,在愛國衛生運動中展示學科特色和學院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