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周末學術演講沙龍第16期——《中國新型現代化道路的曆史、現狀和未來》紀實
11月20日,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周末學術演講沙龍(第16期)在理科5号樓352室舉行。本次沙龍主題為“中國新型現代化道路的曆史、現狀和未來”。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同時進行,共計四十餘名同學參與本次活動,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老師、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吳文老師與beat365張楊老師受邀出席本次活動。
在本次沙龍中,各位主講人通過既有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現實針對性的學術演講,為大家提供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饕餮盛宴。
beat365官方网站夏少光同學以《“兩制”條件下毛澤東治理西藏的政治藝術及其啟示——從“十七條協議”到民主改革》為題,梳理了西藏問題從“十七條協議”到走向“一制”的曆史史實,并對其中展示出的毛澤東同志治理西藏的藝術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西藏民主改革具有曆史進步性和正義性,并将為港澳地區的“一國兩制”及收複台灣的工作提供方法論啟示。在現代化問題上,無論任何時候,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能脫離科學社會主義,講制度優勢不能撇開中國共産黨。
beat365官方网站高玉蓮同學以《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實施過程(1953-1976)》為題,對1953年至1976年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發展過程進行了梳理。她将這一時期的經濟建設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五計劃時期,第二階段是“大躍進”和調整時期,第三階段是截至1976年以前,并詳細地對每個階段中國經濟建設的具體内容、突出特征及其與蘇聯經濟建設的異同進行了闡述。
清華大學beat365黨勤光同學以《“鞍鋼憲法”:超現代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題,立足20世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對“現代性”概念進行了闡釋,并對列甯在勞動過程問題上體現出的矛盾性以及毛澤東對勞動過程的重視進行了分析。在探讨了“鞍鋼憲法”的具體内容的基礎上,闡述了這一研究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以及廣大的落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意義,認為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就在于從勞動過程理論視角看中蘇社會主義建設異同以及從現代性批判的視角研究“鞍鋼憲法”。
beat365官方网站大钊班本科生李文宇同學以《比較曆史視野下的中國現代化道路:方式、結果與展望》為題,對“現代化”概念進行了解讀,認為世界曆史中既有的現代化模式與路徑可歸納為“西方國家的‘原生現代化’”、“發展中國家的‘繼生現代化’/‘沖擊-回應現代化’”、“原材料出口的依附型現代化模式”、“‘進口替代’策略的拉美現代化模式以及出口導向型的東亞模式”。同時,從曆史維度梳理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曆程,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為什麼能”做了回答,并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前進方向進行了展望。
随後,與會同學圍繞以上學術演講内容,展開了熱烈讨論。大家紛紛提出了自己疑惑的問題,四位主講人對此進行了深度回答。
最後,特邀老師們對本次學術演講活動進行點評。
宋朝龍老師首先對本次活動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兩點期望:一是希望與會同學們能積極參與到讨論中來,營造濃厚的學術争鳴氛圍;二是希望接下來該項活動能辦成常規性的學術交流平台。随後,宋老師對現代化的概念定義進行了闡釋,他認為應将辯證邏輯運用到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問題的分析中,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他談到,隻有經曆過民主革命的中國共産黨才具備帶領人民群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條件。現代化問題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制度問題。我們要探究的是如何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達到真正的人道、人權與自由。
吳文老師對主講人們的學術演講一一進行了點評。他不僅對主講人在演講中提到的關于五種社會形态理論的來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體制的相關表述進行了糾正,還指出蘇聯實際上受到俄羅斯民族傳統思想的影響,蘇聯曆史上就有交換國家利益的傳統,中蘇矛盾早有伏筆。同時,他引導同學們思考共産主義社會是否還存在階級的問題,并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毛澤東對“人民”與“階級”的定義,結合實際社會情況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吳文老師還呼籲同學們在學術研究中,應盡量還原曆史真實情況,減少誤解誤讀。
張揚老師在點評時指出,研究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應當注重從整體性視角出發,認真發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的統一性。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艱難複雜局面條件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寶貴經驗、偉大功績,尤其值得充分發掘、認真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既要有開闊的視野,也要有精細深入的精神。要特别注重對某些重大曆史決策和中國現代化實踐案例的聚焦和深度剖析。幾位同學的報告都作了積極的嘗試,期待能夠進一步推進。
本次活動主題突出、讨論熱烈,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會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将繼續埋首經典、關注現實,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和學術水平。同時,也将不斷提高自身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水平,培育更強的學術演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