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甯是怎樣把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的——研究生周末學術演講沙龍第18期紀實

  12月4日中午,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周末學術演講沙龍(第18期)在理科5号樓352室舉行。本次沙龍主題為“列甯是怎樣把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李健老師攜其指導的五位博士生圍繞該主題進行了彙報演講。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方式進行,來自校内外的六十餘名同學報名參加活動。上海社科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編輯部副主任來慶立老師作為特邀點評嘉賓通過線上方式參會,beat365官方网站李少軍老師、宋朝龍老師、房靜雅老師應邀出席,活動由2019級碩士生戰瑞同學主持。

  2020級博士生張英琇同學作了題為“反‘現代’的現代化:列甯對泰勒制的真實态度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言。與一些人簡單強調列甯十月革命後肯定泰勒制的一面不同,列甯對于泰勒制的消極影響及其與社會主義的内在矛盾有着全面而準确的認識。如果忽視了泰勒制内在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态屬性和反社會主義傾向,認為所謂“科學管理”的“科學性”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同樣适用的,那将會嚴重誤導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在所謂“提高勞動生産率”的旗号下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埋下重大隐患。一些人之所以會産生簡單化的理解,一種可能是因為他們僅僅從十月革命後列甯某些論述的字面意思來強調列甯對泰勒制的肯定,而沒有全面地占有材料并探究不同表述所針對的曆史背景和主要任務;另一種可能則是他們對列甯關于泰勒制的評價作了過于功利性的闡述和解釋,以服務于其“中國社會也應該學習泰勒制”的現實主張。這兩種做法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沒有把列甯對泰勒制的态度放到列甯主義思想的整體中進行考察,從而犯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學習、借鑒、批判、改造,列甯在不同時期根據當時的社會現實和發展需要強調了不同的方面,隻有把列甯的論述結合具體的曆史背景進行全面的分析,我們才有可能窺見曆史的真實。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在社會主義文化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學習和借鑒泰勒制是必須的,但泰勒制同樣是需要通過努力在将來被消滅的——這才是列甯對于無産階級利用泰勒制的真實全面的态度。

  2018級博士生徐昊同學的發言題目是“淺析列甯對‘灌輸論’的貢獻”。他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一文中對灌輸論的相關論述,指出目前灌輸論處于有待理論自覺和被人正确理解的境遇。從列甯的《怎麼辦》一書關于“灌輸”的四段論述中,他提煉了三個核心論點:理論鬥争客觀存在;科學理論高于自發性因此必須進行理論灌輸;通過灌輸才能領導革命。通過與《共産黨宣言》進行對照,可以發現《宣言》已較為明确地表達了灌輸論的這三個核心論點。列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着力将唯物史觀中内在蘊含的灌輸論思想明确揭示出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貢獻。列甯的一生都在踐行灌輸論,從而将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為了現實。在當前,列甯的灌輸論仍值得仔細研究。

  2018級博士生李甯同學報告的題目是“列甯關于組織立場上非黨性的清醒判斷及批判——以《進一步,退兩步》為中心的考察”。她指出,《進一步,退兩步》反映了列甯的黨性概念從理論的階級自覺立場向組織形态立場轉移。該書揭示了黨性與階級性、人民性、自由、集中以及非黨組織革命性等範疇之間的一緻性和差别性,在思想交鋒中體現出了曆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相結合的哲學邏輯、從階級意識自覺向組織形态自覺轉化的價值邏輯、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實踐邏輯。列甯在組織立場上的黨性探索不僅為執政黨的組織建設提供技術性方案,而且為加強世界各國共産黨建設、振興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方案與智慧。

  2019級博士生胡雙燕同學作了題為“《怎麼辦》一書中列甯的建黨思想及其曆史意義”的報告。她細緻介紹了列甯從思想、政治、組織上建立一個鞏固的無産階級政黨的思想。其中,建立全俄政治報正是列甯建黨思想的具體實踐。《怎麼辦》是列甯建黨學說的首要一環,奠定了新型無産階級政黨建設的思想基礎。它也是列甯主義的邏輯起點,列甯至此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學說體系。就曆史作用來看,《怎麼辦》一書在俄國社會主義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加強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馬克思主義原則基礎上的團結,結束了黨的思想混亂狀态,是着手建立新型無産階級政黨的開端。

  2019級博士生王玉立同學演講的題目是“列甯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義與價值旨歸”。她指出,列甯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義就是政治教育。通過政治教育,将社會主義意識灌輸到廣大工人階級群衆中,提高他們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覺悟,使他們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中,從而實現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飛躍。這包含理論與現實兩個維度。從理論維度看,列甯對資産階級意識形态保持清醒的頭腦,強調通過政治教育清除群衆頭腦中的資産階級意識形态,向群衆灌輸社會主義意識,不斷提高群衆的階級意識和政治覺悟。從現實維度看,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貫穿于俄國革命建設發展的各個時期。列甯教育思想的價值旨歸就是共産主義,具體來說就是培養共産主義者,建設共産主義。這充分體現在列甯對黨員、工人、農民、青年教育任務的安排中。列甯的教育思想在将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發言人互動點評及現場提問環節,胡雙燕同學指出:有學者之所以在列甯對泰勒制的态度這一問題上出現誤讀,主要是沒有将列甯的若幹具體論述置于其思想整體中,因而出現斷章取義的結論。張英琇同學沒有流于字面,而是作了更深入詳細的考察,以此澄清了對列甯的誤解。這一方法同樣适用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其他問題的研究;徐昊同學的報告,不僅善于将自己現實中的思考困惑與理論研究結合起來,而且注重将列甯的論述與馬克思恩格斯的表述對照闡釋。這不僅有助于增強我們對列甯思想現實意義的理解,而且便于在源與流的對照中充分感受列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李甯同學的發言,除了研讀文本的精細程度令人欽佩,所提煉的“什麼是黨性”這個重要的理論命題當下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讨。

  現場聽衆、2020級近代史專業碩士生陳麗君同學指出,列甯對泰勒制的批判對我們當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意義。正如列甯當年在加強工業組織管理、大力發展生産力的同時不忘與泰勒制劃清界限一樣,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也應該明确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批判”與“繼承”的具體内容和界限。不能一概以“發展生産力”之名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做法不加鑒别、照單全收,而更應該在實踐中積極體現社會主義原則。這也是我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人應有的使命擔當。

  特邀線上點評嘉賓來慶立老師表示,很高興受邀參加北大馬院的學術活動,更高興看到有這麼多青年學子如此認真地研讀列甯。他高度評價了五位發言人的演講,認為同學們都是有研究基礎、有問題意識、有現實關懷的,讀列甯讀得非常紮實。幾位同學的發言雖然主題各異,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主線,就是文化問題。這的确是列甯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中一個重要問題,值得深入探讨。來老師建議五位發言人,可以嘗試從列甯的文本再回到曆史現實中,進一步推進研究。例如,不能将“現代化”等同于“資本主義化”,而正是列甯對如何走出不同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給出了明确的規定,包括與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不同的領導主體、發展動力、文化價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等。對灌輸論的解讀,可以考慮置于國際共運史的大背景中。灌輸作為克服階級之間文化落差的重要途徑,有力推動了國際共運的發展。尤其值得深入探究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如何在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做好灌輸工作,以此在現實中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性和建黨的問題,在當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國際意義。2008年金融危機後,西歐一些國家共産黨出現了重新尋回列甯主義、重建民主集中制的呼聲。因此,列甯的黨建思想不止對中國共産黨意義深遠,在當下還可以在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中審視。

  李少軍老師在點評時一針見血地指出:自蘇東劇變至今,對待列甯和列甯主義的态度,是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的一塊試金石。列甯主義作為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導思想,明确寫入了黨章和憲法。列甯主義為中國共産黨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帝國主義理論讓中國人民擦亮眼睛、對帝國主義保持清醒認識;民主集中制讓中國共産黨聚沙成鐵,鍛造了富有戰鬥力的偉大的黨組織。不僅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在此次抗疫鬥争過程中仍顯示出巨大優勢。列甯主義對中國的複興、富強居功至偉,列甯主義這一有力思想武器不能丢!幾位發言同學對列甯的文本讀得很深很細,看得出來是下了工夫讀懂了,這值得繼續堅持。讀書要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的基本方式,從具體到抽象再回到具體。既要善于從書本中提煉自己的問題,也要注重調查研究,最終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觀點,切實解決問題。

  房靜雅老師結合自己的研究心得指出:盡管列甯主義曾經受到了諸如“激進”、“過時”之類的指責和質疑,但卻在現實中愈益凸顯重要性。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沒有淡化制度和意識形态的沖突。當下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打壓,使我們對列甯在百年前所揭示的真理有了更深刻的認同。應當堅持用列甯主義的許多重要分析方法,特别是階級分析方法來指導我們。

  宋朝龍老師表示,完全贊同李少軍老師“列甯主義是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這一重要判斷。如果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沒有列甯這一環,現在的整個社會主義運動大體上就隻能局限在西方社會民主黨、後現代主義、文化批判主義的藩籬内。從而馬克思主義就根本不能成為一個現實中的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成為挑戰與改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現實力量,當然也就更沒有中國共産黨了。列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格:接受先進的理論,努力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意識轉變;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别是運用唯物辯證法這一思想精髓來解決問題,等等。列甯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曆史任務,需要我們繼續探索解決方案。例如,列甯在實現“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探索中,初步完成了兩個重要環節即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但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有待我們繼續探索。這就是:如何壯大發展社會主義陣營,如何使帝國主義的金融資本體系、對社會主義的包圍遏制體系衰落下去。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解放全人類的使命。列甯主義其實離我們很近,具有很強現實性,值得我們放在世界政治史中進一步發掘。

  最後,李健老師作為五位發言同學的導師,對其他四位點評老師的指導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列甯主義中可以為資産階級利用的東西很少,因此資産階級意識形态勢必将列甯思想的研究邊緣化。五位發言同學敢于研究列甯,表現了他們的理論勇氣。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需要一系列條件:需要對無産階級進行政治教育,需要反對資産階級意識形态的灌輸,需要建立一個政黨從組織上把思想傳播的成果鞏固下來,需要去維護這個黨的黨性原則,還需要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繼續高揚工人階級的主體性,等等。五位同學分别闡發了這個鍊條中的幾個環節,共同說明列甯是一位非常有系統性的理論家。列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所蘊含、但尚未被馬克思本人明确揭示的命題加以系統證明,好比從“兩條平行線不相交”出發證明“三角形内角和為180度”一樣。五位同學逐卷、逐篇、逐字研讀《列甯全集》,掌握了比較豐富的思想材料。但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密涅瓦的貓頭鷹要到黃昏才起飛”,同學們對思想材料進行加工還需要時間。作為導師,自己有耐心去等待這些理論界的“貓頭鷹”們最終起飛。

  整場演講,五位發言同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從多角度呈現了列甯主義豐富的思想内容。發言同學基于對《列甯全集》紮實的研讀,或從正面梳理闡發了列甯的重要論點,或經過細緻考辨有力反駁了對列甯的誤讀。這既是對北大馬院提倡的“埋首經典,關注現實”學風的專題呈現,也是李健老師所主持的“《列甯全集》研讀”課程的初步成果展示。李健老師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計劃用三個學期的時間,帶學生通讀《列甯全集》。目前,課程教學狀況良好,受到選課師生與校内外同仁的肯定。五位點評老師的點評視野宏闊、立意高遠,對幾位發言人分别展示的列甯思想的重要論點,作了綴玉連珠式的貫通總結,賦予了深厚的思想背景與深遠的現實意義。特别是對列甯主義與中國革命之間深層關聯的揭示,對列甯主義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指導意義的強調,使參會聽衆充分感受到:列甯主義沒有過時,列甯主義仍是理解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銳利武器,列甯主義注定會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偉大事業一路同行!今年時逢列甯誕辰150周年,馬院學子以研讀列甯著作這種真誠、樸素、長效的方式,表達對偉大革命導師列甯同志的敬意與紀念。期待這會推動更多的同學閱讀列甯、學習列甯、捍衛列甯主義、光大列甯未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