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記曆史 不忘初心 愛國自強——beat3652019級碩士生黨支部赴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參觀
85年前的1935年12月9日,爆發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青年學生抗日愛國救亡運動,即一二九運動。85年後的今天,為重溫可歌可泣的全國抗日愛國曆史,堅定黨員理想信念,beat3652019級碩士生黨支部組織支部成員赴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參觀《偉大勝利 曆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
上午8時30分,支部一行20人在學院集合,共同乘車前往坐落在宛平城内的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路途中,韓翌旸同志為同學們介紹了一二九運動的背景、經過和影響,号召同學們把一腔青春熱血化作愛國奉獻的實幹精神。在合影後,同學們陸續步入展廳,“偉大勝利,曆史貢獻”八個字映入眼簾,十四年抗戰曆史,終以正義戰勝邪惡,中華民族取得第一次完整的抗擊外敵入侵而告終。整個展廳分為中國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東方主戰場、得道多助、偉大勝利、銘記曆史八個組成部分,同學們不時駐足,仔細參觀珍貴的曆史文物和文字圖片資料,感受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甯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組成的抗戰精神。
在參觀後,同學們紛紛在微信群中發表感想。
韓翌旸:參觀時看到佟麟閣和趙登禹兩位英雄的照片和話語時,我很感動和感慨。1937年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佟麟閣與趙登禹指揮部隊死守南苑,不幸殉國。兩位将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令人震撼。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評價佟麟閣和趙登禹說“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時至今日,北京少數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中便有趙登禹路和佟麟閣路,我想,他們雖身死沙場,但他們的精神永駐人心。
蔡向宇:于纖毫處知風起,于無聲處聽驚雷。參觀抗戰勝利紀念館的過程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放置在七七事變展覽區的一張小照片,照片中最醒目的就是灰白的天空和一架日本轟炸機,照片旁用小字寫着:這是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裡。一張照片,記錄了普通百姓對于國破家亡生死無保的恐懼,也記錄了組成一個國家任人踐踏曆史的最小時空單元,在救亡圖存、民族複興的道路上,隻有每個個體都把自身的命途賦予國家的興亡,隻有國家的願景供給每個個體的展望,才能衆志成城,風雨從容。
李浩:今天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展館中央的巨幅雕塑所有人嚴陣以待,似出征前的送行。隊伍裡有軍人有百姓,所有人目光堅毅,昭示着全民族抗戰高潮的來臨。中國共産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的力量是中國的工農大衆,從九一八事變後,就旗幟鮮明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那些内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将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重溫這段艱苦而又光輝的抗擊外族侵略的曆史,傳承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對于動員和激勵支部成員不忘初心,聽黨話、跟黨走,擔負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新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