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江沛教授來我院作題為“傳媒技術、政争與五四運動的興起”的報告

  歲暮寒冬,難擋馬院人汲汲求索的熱情;不舍晝夜,更顯學子們孜孜不倦的精神。12月16日,beat365研究生會學術部成功舉辦以“傳媒技術、政争與五四運動的興起”為題的讀書沙龍講座,本場講座有幸邀請到南開大學曆史學院院長江沛教授作為主講嘉賓、beat365官方网站林緒武教授作為點評嘉賓。

  江沛教授以五四運動與beat365的淵源開場,指出在五四發祥地的北大,做一場關于五四運動的講座,具有特殊意義。随後,他回顧了學界對五四運動的研究情況。江沛教授認為,既有研究多從思想和文化史角度看待五四運動,但較少考察這一運動背後的政治力量,對通訊、交通等技術的社會作用關注也相當不足,而技術和政治力量正是五四運動得以産生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關鍵推動力。

  對于這一論點,江沛教授從前近代與當代信息傳播、交通成本差異、民族國家意識的産生以及五四運動期間各個政治派别對運動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論證。通過梳理清末民初各種技術的引進和應用,交通、郵政、教育等行業的興起過程,江沛教授指出,這一時期信息傳播的網絡已經較前近代大為優化,立足共同心理的信息網絡基礎已經形成。在技術提供的傳播渠道和觀念基礎上,山東問題帶來的民族情感與愛國情懷,和各派政治力量對運動的利用一起推動了五四運動産生并向全國蔓延。江沛教授基于此認為,五四運動事實上是特殊時代中各種因素複合的産物,我們或許應該對傳統的五四形象進行重新審視。

  對于江沛教授的講座,同學們予以熱烈的回應,并就不同的曆史觀、學潮之間的比較,技術與制度的互動以及民族國家意識在戰争中的表現等問題向江沛教授提問。江沛教授指出,曆史是複雜的,過度剝離曆史事件中的諸要素不利于了解事件真實的發生過程,也不利于我們從曆史中汲取教訓;在技術和制度的關系上,技術對制度的作用或許要比制度對技術的作用大得多。

  在講座的最後,林緒武教授從研究視角創新、個案研究方法以及學術研究積累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要的點評。他首先指出,學術研究視角的創新和轉換十分重要。在既有研究中,我們仍然能夠發現許多有待深入的領域;創新和轉變研究視角,“老問題”依然能做出“新成績”。其次,個案研究不僅需要對史料的詳細考證,也需要宏大的視野和叙事,隻有二者結合才能對曆史事件有更加豐富和立體的感受。同時,做學術研究,長期的積累十分重要。隻有不斷提升學術和學理背景,才能對問題進行深刻的研究。

  講座結束之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很受啟發,并以熱烈的掌聲對兩位教授的精彩報告和發言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