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滿載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深切期盼,以巨大的感召力,激勵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曆史起點上團結奮鬥,再創輝煌。這一報告長達3萬餘字,其立足堅實、瞻矚高遠、關照全面、謀劃周密,其中包括對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面部署。本文僅就此談以下認識。

  中共十九大召開于十月革命百周年前夕。回顧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領導俄國人民舉義社會主義革命。雖然,十月革命後一段時間,初建的蘇維埃政權如同列甯所說,“在歐洲隻是一顆孤立的火星”,但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火星就是從這裡“迸發出去的”,這是十月革命所創立的“最大業績”。[①]而中國共産黨所說的“堅持十月革命的道路”,其首要内容是指堅持共産黨對為最廣大人民群衆謀解放、謀幸福事業的領導。也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與十月革命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密不可分。百年前,列甯在領導十月革命準備工作期間曾強調,我們黨“必須象對待藝術那樣對待起義”[②]。藝術是美好的,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事業更是美好的。而領導這一事業的中國共産黨,必須通過不懈怠地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來強壯和完善自身。

  黨的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圍繞大會主題,習近平同志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簡明道理入論,對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根本内涵及其地位和作用、對實現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條件做了高度概括。他指出:“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繼續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标奮勇前進。”雖然,這段話不足150字,但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與時俱進,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際,對黨的初心和使命所做的新表述。其深化了中國共産黨關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思想,對引領全黨強化宗旨意識和自覺踐行黨的宗旨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也是黨中央向全黨發出的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動員令的最本質的内容。

  習近平同志的報告,在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中,就黨的建設情況,以400餘字的篇幅,概述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的主要表現。其所言簡意赅地圈點的若幹情況,如:關于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紀律挺在前面,着力解決人民群衆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出台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等,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實實在在地看到和感受到了的。更重要的是,黨的十九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這些工作要求的力度。這對全黨在新的曆史階段,繼承和發揚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培育的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以從一個無可替代的方面切實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本質特征,鞏固黨的執政根基,有十分重大、十分長遠的意義。

  習近平同志的報告,在第十三部分“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中,部署了黨的建設必須着力的八個方面: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鬥争壓倒性勝利;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其中每一個方面又含若幹相互聯系的子方面。例如,就政治建設,報告強調的要求之一是:“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提出并落實這一要求,對淨化黨的政治生态,鍛造黨員和黨組織的政治品質,是大有必要的。就思想建設看,樹立高于天的革命理想,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重中之重。對此,報告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産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就正風肅紀看,報告強調“堅持以上率下”的原則,指出“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衆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等。為“奪取反腐敗鬥争壓倒性勝利”,報告強調:“強化不敢腐的震懾,紮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這些毫不含糊的要求,是中國共産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回顧曆史,上世紀60年代初,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久的新中國處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經曆了一段曲折探索後,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曆史時代都不能比拟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争形式有着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鬥争。”[③]如今,離毛澤東講這番話的時間已過55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确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即将40年的今天,我們堅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①]《列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頁。

  

  [②]《列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6頁。

  

  [③]《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