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對話、思想争鋒,經驗相授、薪火相傳——“beat365學術沙龍活動月暨畢業生學術歡送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辦

2018年6月7日,beat365官方网站第二場“學術沙龍活動月暨畢業生學術歡送系列活動”在理科5号樓352學術報告廳舉行。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沙龍點評人賀大興老師,沙龍活動策劃宋朝龍老師,沙龍主講嘉賓2018屆博士畢業生黃斐、陳晨和碩士畢業生湯博,學院各年級博士、碩士研究生,兄弟院校的師生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共計30餘人參加了本期活動。活動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為“學術對話與交流環節”,下半場為“經驗傳授與分享環節”。beat3652017級博士研究生陳筠淘同學擔任主持。

在上半場的“學術對話與交流環節”,三位畢業生分别圍繞社會主義的民族性與國際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的曆程與展望、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财業務轉型問題等核心論題依次作了交流發言。

黃斐以“社會主義的民族性與國際性——析英國新左翼内部的革命道路和理論道路之争”為題,從選題緣起、研究意義和主題闡釋三個方面展開演講。她在演講中指出:英國新左翼運動是二戰後在英國興起的旨在反對傳統左翼的政治路線、探尋新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運動和思想運動。新左翼思想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關于社會主義與民族傳統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曾在兩代新左翼之間引起長時間争論,争論的焦點在于社會主義的實現應當立足于本土還是國際。以愛德華ž湯普森為代表的第一代新左翼主張走具有英格蘭特色的革命道路,具體地、曆史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用民族的和時代的語言說話。以佩裡ž安德森、湯姆ž奈恩等為代表的第二代新左翼則主張揚棄本土民族文化的狹隘性,從歐陸移植馬克思主義理論,走向國際主義。通過對比,黃斐認為,兩代新左翼的分歧歸根結底是方法論的差異,即曆史主義與結構主義的沖突,實質是關于英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道路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分歧。在全球化大發展時代,民族身份與認同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話題。在國家、民族聯系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如何保有民族自身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團結感顯得尤為重要。但民族性也可能成為一種排斥和沙文主義的力量。如何在民族性和國際性之間取得平衡成為當代實現民族複興的重要影響因素。

陳晨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的曆程與展望”為題,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逐步獲得獨立形态并科學發展的曆史演進過程。她首先科學區分了建國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發展的三個階段:課程與教學混合研究的第一階段、課程研究科學起步的第二階段、課程研究獨立發展的第三階段。其次,她指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和學科化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科學研究問題将日益成為一個重要命題。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呈現出了以服務課程實踐為基本訴求、以系統性思維整合研究空間和以多學科理論交叉構成研究抓手的趨勢,但同時也積累了諸如概念的重疊與交叉、研究對象過于集中、研究層次發展不平衡等一些問題。最後,基于這種現狀和不足,陳晨認為應從課程的實踐、理論和曆史三個層面進行改進和優化,建構立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系統,分别是:創新課程實踐,拓寬研究的“橫向”空間;發掘課程曆史,深挖研究的“縱向”空間;優化課程理論,凝聚研究的“焦點”結構。

湯博以“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财業務轉型問題研究”為題,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财業務存在的問題、發達國家和地區商業銀行個人理财業務的案例分析、關于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财業務轉型的建議三個方面,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清晰地呈現了他的研究思路和論文脈絡。一是銀行個人理财業務凸顯的問題,包括:從業人員中缺乏有經驗的理财專家,産品創新思維滞後,風險問題突出,理财産品剛性兌付問題違背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等。二是他以案例的形式着重分析了美國、香港、日本和瑞士商業銀行個人理财業務的發展過程和經營特征,并對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度和瑞士的保密制度進行重點分析,總結整理出一些在人才管理和資金安保方面可資借鑒的理财運作經驗。三是他提出了與實際情況相匹配的銀行個人理财業務的轉型“突圍”策略,包括:個人理财産品轉型、個人理财市場轉型、銷售轉型、投資轉型、管理轉型和投資者教育模式轉型等諸多方面。在市場轉型中,展示了老年人口理财需求的激增這一業務藍海,由此衍生出銀行在這一領域的應對之策,作為論文一大亮點。

賀大興老師對三位主講人的發言進行了簡短的點評。他首先肯定了三位同學在演講過程中表現出的良好台風和充分自信的氣質,接着為各位同學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改進的思路:一是建議黃斐對研究的重要性論述進一步展開,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借鑒意義也可繼續闡發;二是建議陳晨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将零碎的讀書體會和治學方法系統化,不斷積累、善于總結,以提煉出精華的思想内容,服務于論文的寫作;三是建議湯博要注重延展論文的創新點,不僅在形式上有所創新,還要能夠在内容上實現創新,等等。賀大興老師還鼓勵大家要敢于進行學術批判,學會在批判舊觀點中建構新理念、提出新思維。

在下半場的“經驗傳授與分享環節”,三位畢業生代表先後就“出國交流及英語學習”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黃斐就如何申請出國留學、如何主動融入當地學習生活、如何理性看待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等問題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她認為崇洋媚外和民族自大都是不可取的,應當以平和客觀的心态看待中西差别。

陳晨分享了在國外學習、生活的兩點體會:一是要以積極主動的态度去面對國外的學習和生活,主動地去參與交流,也主動地尋求幫助,提高自我成長的能力;二是要通過理性、客觀的觀察和思考達到“祛魅”,正視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異,既要學習借鑒國外的好的經驗和做法,也要保持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

湯博分享了他學習英語的技巧和方法,即平時要多讀、多寫、多聽、多練,必要時還可通過報考英語方面的資格證來督促自己學習英語。此外,通過觀看國外的英語電影也會對英語語感的提升大有助益。

現場聽衆進行了積極提問,問題涉及:“如何撰寫好一篇優秀的文獻綜述”、“做學術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在國外如何進行文獻查閱”、“國外生活攻略與指南”、“如何聯系出國留學的國外導師”、“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和技巧是什麼”等,氣氛熱烈,三位主講人分别對聽衆的提問進行了回應和解答。

沙龍活動策劃人宋朝龍老師再次重申了“beat365學術沙龍活動月暨畢業生學術歡送系列活動”的兩點初衷:一是為畢業生提供總結學習生涯的平台。北大馬院一向重視對學生的學術素質的鍛煉,從一入學就強調研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原著、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抓人才培養的質量内涵。通過這個沙龍,可以展示出博士經過四年、碩士經過兩年訓練後的學術思想、學術視野、學術人格、學術形象。二是畢業生第一次作為學者的首秀平台。學者的首秀一定要有自信,要有精煉的表達,通過展示自身在某個領域的話語權,傳達一種學術理念,呈現出一個學術問題的意義和價值,這才是作為博士生最内核的東西,也是社會、學界檢驗博士生最終的标準。宋老師強調,經過博士生階段的培養,要經曆類似于柏拉圖所說的從一種經驗世界的洞穴當中跨入一個理念世界的飛躍,從而形成自己的學術理念、學術話語、學術品格、學術批判意識。因此,北大馬院研究生的學術沙龍活動定位在學術,它不同于簡單的學習經驗交流和具體業務工作的指導。宋老師還指出,談每一個具體問題背後都應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一種知識視野作為支撐,這種體系和視野有了,問題意識才能湧現出來,否則就湧現不出來,隻是就經驗談經驗。他以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為例,指導我們要學會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作為觀察當下世界意識形态的窗口,觀察與會學者到底講了什麼東西,呈現了一個什麼樣的理論圖景,由此嵌入自己的問題,這樣一來,那些作為學術該湧現出來的東西才能湧現出來,如果隻是一個經驗的叙述,那永遠湧現不出普遍的意義。最後,宋老師希望畢業的同學們加入世界馬克思主義學會,一起關心和建設這個平台。作為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生活在中國、生活在中國的北大,而且這麼年輕、這麼富有朝氣,就應該有一種使命、一種視野、一個事業,把自己的學術形象、學術人格、學術品質、學術話語、學術理念建立并鞏固起來,及時傳達出去,形成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以對這個社會的發展、對文化的發展、對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

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參加了沙龍,并分别贈予三位畢業生《燕園文物、古迹與曆史》一書作為紀念,并合影留念。

2018年beat365年beat365“學術沙龍活動月暨畢業生學術歡送系列活動”共計三期,是學院歡送畢業生的特别活動,旨在為畢業生創造交流學術觀點和分享畢業經驗的平台,也幫助在校生見賢思齊,以促進馬克思主義中青年學者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砥砺、共同發展。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原著閱讀方法和論文寫作”、“出國交流及英語學習”兩期活動,在師生中反響良好,最後一期的主題為“學術交流與就業指導”,相關信息将及時發布在beat365官方网站的微信公衆号“PKU馬院”,敬請關注。(文/張懿  圖/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