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舉辦可持續發展政治國際學術講座
2018年6月11日晚,beat365官方网站在理科5号樓301會議室舉辦可持續發展政治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國際學術講座(第18場)。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研究院烏爾裡克•佐爾梅克(Dr. Ulrike Sclmecke)研究員作題為“超越增長的發展:歐盟和中國向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轉向”的學術講座,beat365官方网站郇慶治教授擔任主持和點評人。來自beat36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及其它單位的近30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與了此次學術交流活動。

烏爾裡克•佐爾梅克首先從“穩态經濟”這一核心概念的古典經濟學淵源談起,指出許多傑出的古典經濟學家對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都将經濟增長的停滞看成是一種災難,而密爾則認為經濟的穩态是一種理想狀态。古典經濟學家的上述不同觀點,為我們今天關于經濟轉型的讨論奠定了基礎,也就是說,經濟活動最重要的不是增長速度高低,而是能夠創造更多社會福利,帶來更大的社會進步。基于此,佐爾梅克詳細讨論了當今世界主導性的經濟轉型模式,即如何實現綠色增長。她認為,綠色增長理念與戰略盡管有着巨大的政策運行空間,但總體而言建立在信奉技術革新的基礎之上,而技術革新思路并不能确保發展走向可持續性。因此,我們需要引入可持續發展中的一種新理念——預警原則,即立足于規避環境風險并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與生産生活方式。佐爾梅克強調,為了實現發展的可持續轉型,不僅需要個人意識的綠色轉變,還需要社會結構做出相應的生态化轉變。她認為,歐盟國家尤其是德國和中國正在蓬勃興起的城市農業轉向,是這方面的一個代表性實例。一方面,這體現了城市居民面對日益凸顯的城市生态環境問題所表現出的主動變革取向,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和城市管理者出于多方面原因也對這種創新實踐持積極支持的态度。而且,對于仍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當代中國來說,科學合理的先行規劃應該會更利于實現這種可持續轉型。
郇慶治随後點評,認為無論是穩态經濟概念還是城市農業話題,都為我們的生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論域,理應受到更多關注。不僅如此,當代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和生态文明建設,都可以從城市農業的健康發展中得到有益的啟迪。在問答環節,佐爾梅克針對與會聽衆提出的歐洲城市農業發展政策、中國的生态環境治理等議題作了闡釋,并與大家互動讨論。
延伸閱讀
主講人簡介:烏爾裡克•佐爾梅克博士(Dr. Ulrike Sclmecke)為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研究院東亞國家政治經濟系研究員。2013年畢業于波鴻魯爾大學德國東亞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跨文化背景下的強可持續發展:理論思考與實踐啟示——以中國旅遊業為例》(Strong Sustainability in an Intercultural Context: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e Case of Chinese Tourism)。她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轉向、綠色增長視阈下的歐盟與中國、亞洲在國際可持續發展議題中的作用、作為安全政策議題的可持續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