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深度對話推動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創新研究——首屆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研讨會聚焦大數據應用創新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給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管理、社會治理、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如何利用大數據對社會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進行證據性分析與檢驗,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研究從而為“強起來”的中國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持,成為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加以研究的緊迫問題。在此背景下,首屆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研讨會于6月16日在河北保定舉行。
研讨會由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聯合beat36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衆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華北電力大學beat365、西安交通大學計算哲學實驗室等多家單位主辦,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beat365承辦,屬于華北電力大學建校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beat365、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6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
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律方成、保定市社科聯副主席李萬一、聯合主辦方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助理劉軍分别緻辭,開幕式由華北電力大學(保定)beat365院長王聚芹主持。律方成指出,大數據融入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是立足新時代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李萬一表示,保定市社科界将全力支持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創新研究,不斷夯實大數據發展的理論基礎。劉軍認為,大數據極大地豐富了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并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中介、客體和主體提出了新要求。
與會學者圍繞“大數據應用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與實踐”主題開展讨論,華中科技大學歐陽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董春雨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段偉文研究員、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标準測查認證中心王曉明主任、廣西大學高劍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李林英教授、吉林财經大學鄭洪昌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吳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計算哲學實驗室中方主任王小紅、西安交通大學長江講座教授Colin Allen教授、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學術主任王建紅等分别作主旨發言。
研讨會聚焦大數據應用于哲學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問題、基于大數據方法的哲學社會科學問題研究、大數據應用于哲學社會科學的技術與方法等議題深入讨論。歐陽康立足于大數據時代的社科研究與價值引領問題,提出了在世界觀中自覺注入大數據的圖景、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自覺運用大數據的理論與方法、在國家治理中自覺引入大數據的理論方法和價值取向等觀點。李林英認為量化研究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介紹了用定量方法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論文選題的過程和成果。王建紅探讨了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的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的内在邏輯,強調了大數據處理哲學社會科學的處理優勢就在于數據化文本研讀、數據化語義提煉,并提出大數據可以應用于話語體系研究、社會輿情研究、學科動态研究和理論創新與發現研究等領域。
會議圍繞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從大數據應用于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思路與主要領域、可行性、方法論、技術等諸多方面展開深度讨論,體現出三點特色:其一,前沿性特征明顯,“大數據+”帶來的時代革命促動了哲學社會科學的大創新大發展,會議主題切中新發現新議題,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其二,對話模式新穎,交流成效明顯,會議邀請科技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開展多學科交叉創新研究讨論,切實起到了立足于大數據發展的新時代潮頭,推動學科發展的積極作用。其三,聚焦大數據應用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域、方法與技術研究,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技術,為進一步研究理順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與技術借鑒。
在本屆研讨會上還發起成立了“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聯盟”。該聯盟緻力于打造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技術創新平台、研究協作平台、成果共享平台,促進形成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研究創新的合力。與會者表示,聯盟的成立有助于推動大數據方法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搶占世界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創新研究的高點。
(本刊記者 張勝)
轉自《光明智庫》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