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舉辦第二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與社會生态轉型”博士生論壇

  2018年6月28日至30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和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與社會生态轉型”博士生論壇,在北大馬院301會議室舉行。論壇開幕式由beat365官方网站郇慶治教授主持。

  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主任孫巍和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分别緻辭。論壇共設九個專題報告和兩場讨論發言,探讨主題涵蓋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與未來社會設想、生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視角下的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理論、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的制度創新及其挑戰和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的戰略推進與反思等内容。郇慶治、中國人民大學張雲飛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解保軍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華啟和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李宏偉教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劉仁勝副研究員、中央财經大學李強博士、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鞠昌華博士、福建師範大學蔡華傑博士等,針對上述主題作了專題報告和評論。來自beat365、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央财經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山西大同大學、遼甯大學、江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江蘇大學等單位的60多名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座談會現場

  在生态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理論的專題中,郇慶治詳細闡釋了“作為一種轉型政治的社會主義生态文明”這一研究課題的方法論設計,郇慶治從學理上界定與梳理了轉型、轉型話語與社會生态轉型等基礎性概念,并指出“社會生态轉型”理論實際上就是當代歐洲社會主義政治理論與生态主義思維的一種時代結合,進而強調當代中國學界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基于一種廣義的生态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生态學,構建一個系統性的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理論或話語體系,從而推動當代中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中高級階段的自我轉型。張雲飛追溯了生态學、馬克思生态學、生态馬克思主義等概念的形成發展曆程,并着重勾勒了生态馬克思主義的生态文明經濟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社會模式和過渡模式。劉仁勝系統闡發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的構想及其與達爾文、海克爾等人思想的密切聯系,認為生态文明及其建設理論話語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人口及其生存問題,因而我國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理論構建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從哲學上闡明“美好生活”的概念,還從詞源學的角度闡釋了生态文明的意涵以及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的三種可能實現方式。李強梳理了生态資本主義與生态社會主義這兩種不同的話語理論體系及其主要觀點,并強調生态資本主義主張運用民主政治體制與市場經濟機制,尤其是經濟技術革新手段,來應對解決生态環境問題,認為它對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如果完全将自然資源資本化也會導緻諸多問題。解保軍重點闡釋了十九大報告所論述的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解保軍指出大家所堅持的“現代化”不同于資本主義模式,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尤其是,“優美生态環境需要”概念的提出豐富與拓展了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值得做深入挖掘。

  在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的制度創新與戰略推進的專題中,鞠昌華闡釋了推動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實踐的三種邏輯:以唯物史觀和環境倫理學等理念學科為核心的理論邏輯、同時面臨國際國内雙重壓力的現實邏輯和執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邏輯,并強調正是上述三重邏輯的結合促成了明顯具有執政邏輯主導特色的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四梁八柱式的整體制度構架,而這也決定了這一框架在創新實踐中的成效以及存在着的“治理一刀切”、執行難、社會參與弱等現實問題。蔡華傑、華啟和先後分享了我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和江西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實踐經驗與存在的問題。在前者看來,國家公園絕不僅僅是一種生态人文景觀,而是深刻地蘊含與體現了一個時代和國家的社會自然關系以及更一般意義上的社會關系,比如大家如今視為理所當然的國家公園的“無人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就與資本主義的階段性發展和全球化有着密切的關聯,需要在國家公園寰宇理論讨論得到更充分展現;在後者看來,江西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基本理念作為根本遵循,着力于促進江西的綠色發展和跨越發展,堅持經濟與生态的“兩化并驅”,尤其是将豐富的生态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綠色公共産品,将生态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國家戰略相結合,取得了諸多實實在在的成效,當然,這一模式是否具有複制性、能否真正實現期望意義上的成果共享還需進一步探索。李宏偉回顧了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思想來源、政策框架構建和貫徹落實過程,尤其是各地地方政府與村社層面上的切實成效與社區經驗,并強調了進一步借鑒國外先進制度舉措比如美國的《超級基金法》在推動企業和社會公衆參與的積極作用對于構建我國的生态環境治理體系的意義。

  在專門設置的青年教師與博士生自由發言環節中,山東大學博士生李昕蕾、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楊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博士生徐越、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謝景海、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孫佩雲、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張月昕,先後作為代表介紹了小組讨論的情況以及各自從事的研究課題。在閉幕式上,鞠昌華、解保軍、華啟和分别表達了參加論壇的感受和啟發,認為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理論話語與政策實踐都已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也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深入與系統探讨的議題,應該從理念、制度和戰略的不同維度或層面繼續做出努力,而這正是我國生态馬克思主義青年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郇慶治代表組織方beat365官方网站和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緻辭感謝。

 

原文發表于beat365新聞網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