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廣:榨取理論的擁護和勞動價值說
2018年8月18日上午,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部大西廣教授在beat365官方网站作了題為“榨取理論的擁護與勞動價值說”的學術報告。beat365副院長孫代堯教授擔任主持及點評,副院長王在全、學院部分教師和博士生參加了講座。beat365博士後劉慶霖擔任翻譯。
大西廣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馬克思經濟學、統計學和近現代經濟學,他将自己的理論歸結為數理馬克思經濟學。大西廣教授是日本馬克思主義關西學派的代表性學者,先後師從野澤正德和置鹽信雄,該學派集衆學派之所長,尤其是立足市民主體,應用數理方法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大西廣教授介紹,他的兩位老師之一的置鹽信雄教授關注的更多的是馬克思的剝削理論,而他自己則更多的側重于曆史唯物主義的部分,這兩個部分都很重要,剝削理論是曆史唯物主義的重要部分。大西廣教授的講座從剝削開始談起。
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産力十分落後,隻能生産出基本維持生命需求的産品。即使勞動者努力勞動,他所生産的産品也不足以讓他人從中榨取價值。在這個時期,剝削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原始社會不存在剝削。當生産力發展以後,勞動者可以生産出可供剝削的更多的産品,這個時候就産生了奴隸,剝削才開始出現。因此,相對而言,奴隸制是曆史的進步。奴隸制時代和封建時代的剝削都是顯而易見的,統治階級強制剝奪占有被統治者的勞動産品,這個過程的剝削性是顯性的。但是,到了資本主義的時代,由于剝削表現為等價交換的形式,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獲取相應的工資,這種等價交換的形式把實質性的剝削隐匿化了。因此,我們需要《資本論》這樣的作品才能揭示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的剝削本質,這就是《資本論》的意義所在。
接着大西廣教授從《資本論》出發,通過數理公式的推演,得出了工人生産出來的價值實際上是高于生産成本與工人工資的總和的結論,這表明在資本主義時代,剝削是實際存在的。西方經濟學者通常也認可這個基礎公式,但是他們反對馬克思經濟學的一個理論是結合生産理論,即考慮到生産過程是生産資料的生産與生活資料的生産的結合,這個時候公式就被複雜化了,不能輕易地得出剝削存在的結論。大西教授則認為,不同的生産部門的生産是可以分别計算的,通過對公式的細化,能夠得出同樣的結論,即剝削是存在的。西方經濟學學者反對剝削理論的另一個理論是對勞動價值論的反對。大西教授則通過公式推演表明,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機器的普遍應用,一般勞動的出現導緻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之外的因素的幹擾無限趨近于零,價值幾乎完全由社會一般勞動時間決定,這也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前提一緻,因此勞動價值理論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應用是正确的,也是可以通過數理公式證明的。
在交流環節,王在全教授基于大西廣教授的講座内容提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關于生産函數當中y的概念問題,第二是由于在具體生産過程中不同的生産部門的實際情況很不一樣,用統一的公式去量化這些差異性很大的不同生産部門是否合适的問題。大西廣教授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在點評環節,孫代堯教授認為,馬克思并不排斥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中采用數學方法,馬克思講過他曾想“用數學的方式得出危機的主要規律”。大西廣教授對馬克思經濟學的數理化是與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結合在一起的,即從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層面分析社會經濟運行規律。大西廣教授對馬克思經濟學的數理化建構是在堅持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的。這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數學化的過程中是值得借鑒的。
大西廣現為日本慶應塾大學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經濟學博士。著有《馬克思經濟學——基于最優經濟增長理論與模型視角》、《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以後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展論》等20多部著作。大西廣教授現擔任世界政治經濟學會副會長、東北亞學會會長、中日友好協會副理事長等,參加了2018年5月在beat365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