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顯明教授主講beat3652018年秋季“形勢與政策”首場報告
2018年9月29日上午,beat3652018年秋季“形勢與政策”首場報告會在beat365百周年紀念大講堂順利舉行。此次報告的主題是“中國的法治道路”,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徐顯明教授主講。
在報告開始前,北大黨委副書記安钰峰代表學校在百年講堂休息室會見了徐顯明教授,對于他犧牲節假日時間前來北大給廣大本科生作“形勢與政策”報告表示由衷的感謝!安钰峰教授還向徐顯明教授介紹了我校“形勢與政策”課改革的相關情況。
beat3651800多名本科生以及來自北京市有關高校師生共約2000人聽取了報告。beat365官方网站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beat365江長仁教授、林娅教授、王成英老師、賀大興老師等出席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由beat365副院長程美東教授主持。
在報告一開始,徐顯明教授簡單地談了一下他對大學精神的認識和看法。他認為,大學精神要有“六大”:
第一,大學之大的第一大,大學必須有“大師”。沒有大師難以稱得上大學,這個大學的高度是由大師來代表的,有時候一個人就代表一個學科,這一個人的高度就是你這個學院的高度,就是你這個學科的高度,也是這個學校的高度,大師在任何時候都是大學之首大。
第二,大學必須要有大樓。這個大樓是指的這個大學的辦學條件,包括它的實驗室、實驗條件、設備等。
第三,大學裡一定要有“大樹”。 這裡講的大樹不是講的植物,是曆史和傳統,好的大學一定要有好的傳統,好的大學一定有輝煌的曆史。
第四,大學還需要“大道”。這個道是指的道理,是指的道統,學有學統,道有道統,法有法統,大學裡就是探讨、傳承、學統、道統,大學裡必須有大道。
第五,大學裡特有的一種“大”是“大愛”。這個愛和其他的愛有區别嗎?所有的教育都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大學裡面老師要愛學生,學生也要愛老師,除了這兩種愛大學裡面的大愛其實是大學應該更愛真理,這是大愛,這就是大學之大。
第六,大學要有大德。所謂大德,就是大學收藏知識的地方,是收藏思想的地方,它是收藏良心的地方,它也是創新的地方,所以它應該是社會的燈塔。
在接下來的主題報告中,徐顯明教授集中闡述了五個問題:一、法治與中國曆史上的治國理政;二、構建“中國法治體系”的方式、方向;三、“法治中國”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四、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地堅持法治道路;五、走“法治中國”必須堅持的十條原則。
關于“法治與中國曆史上的治國理政”,徐顯明教授以古代中國、近現代中國、當代中國為時間段進行了分析,他指出:
古代中國在治國理政上,曾經領先西方 1800 年,隻是到了近代我們才落後西方。中國是世界上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國家的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現在法學家們研究的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都要比中華法系晚得多。世界五大法系中,中華法系獨樹一幟。另外幾個法系都與神有關系,離開了神就沒有西方的法。而中華法系最獨特的一點就是與神分離,另外一點就是道德和法律兩者互為表裡。這個德法一緻、互相補充的思想是一步一步成熟、發展起來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較早采用了法家思想,國力迅速強盛。戰國時,齊國荀子開設稷下學宮,最早提出來“隆禮重法”的思想,這就是中國最早禮法結合的思想。荀子有兩個學生——李斯與韓非,他們兩個把法家的思想發揮到極緻,使得秦國重法輕禮,秦代基本上做到了事無大小,一切依法辦事。但是秦代依法辦事的結果是什麼呢?二世而亡。所以漢初劉邦取得了天下,就不簡單用秦代的嚴刑峻法,而是“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但後來發現法律太簡略也不行,于是漢高祖劉邦就命箫何作漢《九章律》,從三章法發展到九章律。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發明了“德主刑輔”的治國理論,治理國家以德為主,以刑、也就是以法為輔助。漢武帝就将“德主刑輔”作為自己的治國之道。
“德主刑輔”的思想影響漢律、晉律、隋律的立法。到唐代時期,唐律制定全面吸收曆史上的經驗和教訓,天下所有的事都要用禮和法來調整,“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凡是道德調整不了就用法律,“出禮而入刑”,禮法結合就形成了唐律,唐律就是中華法系的最高代表,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法律産生了重要的影響。日本的《大寶律令》,其實就是中國唐律的翻版。所以說,德法結合就是中國古代的治國之道。
近現代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法律來治理國家,這個過程很漫長。我們學習西方的法律制度開始于甲午戰争。甲午之戰的失敗,使得中國的知識分子重新思考,我們失敗在哪裡?最後得出結論來,不是我們器物技術不如西方,而是我們的制度落後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學西方先進的制度,于是公車上書、戊戌變法、清末修訂法律接踵而至。從 1903 年開始,中國大規模地進行法律變革,清政府任命沈家本為修律大臣。他說中國和西方相比較,在制度問題上、在法律問題上,“應學而不學謂之愚,應改而不改謂之悖”。當時很多人開始主張修改法律,包括光緒皇帝在内,所以中國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向西方學習法律制度的運動。
晚晴政府開始将中國傳統的諸法合體的法律體系改為部門法體系,分設刑法、民法、訴訟法等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近代的第一個具有共和性質的憲法。但辛亥革命之後,人民并沒有獲得權利和自由。後來中國的政治體制就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總統制試一試,不行;兩黨制試一試,不行;共和制試一試,還不行。1927年後國民黨建立的國民政府選擇的是自由主義,他用的是全部移植西方的法律。1928 年以後,國民政府就開啟了大範圍的制定法律的工作,最終形成了國民黨的六法全書。國民黨這一套法統我們稱之為僞法統,它最終因不符合曆史潮流被新中國徹底抛棄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法治建設進入了嶄新的階段,當代中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的新階段。
新中國成立了,我們就廢除了舊法統,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法治體系。這個過程大緻可以分為如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949年建國到1957年。這個曆史階段裡面我們國家重視法治,這段時間我們制定的各種各樣的法律有 370 件左右,中國的法律基本上步入正規。這期間有兩個标志性事件,一個是五四憲法的頒布。1954年在毛主席的直接領導下,形成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草案。這個草案形成後,面向全國征集意見。共有一億多人參與了這個憲法的讨論,全國征集到的各種各樣的意見有一百多萬條。所以說“五四憲法”是真正體現了人民意志的一緻。“五四憲法”是今天我們法律的源頭。另一個重要事件就是中共八大的召開。1956年中國共産黨召開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将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立為法治建設的基本方針。
第二個階段,從 1957 年一直到1976年“文革”結束。這20 年裡,我們忽視了法治。前十年在要不要法治上徘徊,後面的“文革”十年砸爛公檢法,可謂法律的破壞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從改革開放到 1997 年。這段時間是中國法治的恢複和重構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的法治發展突飛猛進,特别是 1979 年,全國人大一次就通過了七部法律,這在世界立法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1997 年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标,這預示着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發生了一次飛躍。
第四個階段,從 1997 年到 2012 年。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成的時期,這個時期我們最大的法治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978 年全國生效的法律包括憲法在内總共隻有 8 部。到2012年,我們的法律就到了 250 部。今天我們國家層面的法律一共262 部,行政法規 680部,地方性法規 8000 部,政府的規章是 11000 部。我們形成了一個覆蓋所有社會生活領域的以憲法為基礎,以七個部門法為分支的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用 30 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用 300 年,甚至 400 年才能走完的立法道路,堪稱人類法制史上奇迹。
這個數量西方無法和我們比。英國曆史上總共沒幾部法律。美國的法律多,但是作為全國性的、法典性的法律也很少。大陸法系的法國到目前有 60 部左右的法律,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到現在也就是 210 部左右,德國到現在也就是 230 部左右。
關于構建“中國法治體系”的方式、方向,徐顯明教授在報告中指出:
中國的法治道路要堅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的方式、方向,這方面我們不能簡單模仿外國模式。國外、主要是西方國家的法治道路的形成方式不外以下幾種:
第一種,自然演進的模式。英國的法治道路從1025 年的自由大憲章算起,到今天快 1000 年了。美國建國有240 年的時間,它的法律體系也是是自然演進過來的。中國能不能像西方那樣?我們也用兩三百年,甚至用七八百年的時間自然演進呢?肯定不能,這條路我們不能走。那樣的話,我們無法奮起直追!
第二種模式,日本、新加坡、韓國模式。現在日本的憲法是美國人幫日本制定的,韓國的法律也是受美國的影響形成的,新加坡是把英國的這套制度拿過去的。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這條路我們也不能走!
中國的法治道路我們要實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所謂自上而下就是中國共産黨統一領導,帶領人民走法治道路;所謂自下而上,就是依靠人民來推動法治改革。改革開放這 40 年來,我們的法律就是走了自上而下的領導和自下而上的推動的道路。
中國的法治建設要設置階段性的目标,在 2025 年前後,我們争取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到2050 年,我們要成為法治強國,完全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全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關于“法治中國”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徐顯明教授認為:
中國改革開放 40 年,中國創造了三大奇迹:
第一,經濟奇迹。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人均 GDP 隻有 26 美元,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改革開放之初人均 GDP 隻有 156美元,排在世界倒數第七位,現在我們人均多少?已經超過了8600美元,今年有可能超過 9000 美元,到 2020 年的時候,我們人均 GDP毫無疑問會超過一萬美元。中國不受争議的進入到中高等收入國家的行列,這是一個奇迹。
第二,安全奇迹。中國保持了長期的安全與穩定,這 40 年中我國社會基本上是穩定的。穩定是以什麼為标志的,以安全為标志,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每十萬人中發生命案在瑞士是 0.6-0.8,在東方的日本也是在 0.6-0.8 之間,現在進入到這個行列的第三個國家就是中國。每十萬中死亡的人數,我們是世界上最低的,美國幾乎是中國的十倍。14億人口的大國每年隻有一百萬左右的刑事案件,美國一年是多少?是幾千萬,美國的警察每年用自己的槍擊斃的美國公民達到三萬人左右,是全世界最多的。中國的制度就能夠決定我們大事也不出,小事也不出,這就是我們的優勢,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
第三,法律奇迹。這四十年中國形成了完整的法律體系。完整的法律體系,保證了我們社會安定和安全,法律的奇迹和社會安全和穩定的奇迹保證了我們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這三者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WTO 總幹事講過一句話,縱觀世界 30 年以來,在經濟問題上犯錯誤最少的國家是中國。美國犯了大錯誤,給世界金融帶來危機,日本犯了大錯誤,長達 20 年沉默不起,歐洲也犯了大錯誤,隻有中國30 年基本上沒有犯錯誤。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因為中國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為基礎形成的成熟制度。
關于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地堅持法治道路,徐顯明教授從三個方面作了闡述:
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選擇法治這條道路是堅定不移的,有三個重要的理由:
一、從中國共産黨自身執政的經驗和教訓看,我們必須選擇法治。總結共和國 70 年的法治曆程的經驗,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法治興,國家就興;法治衰。國家就衰。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什麼時間重視法治就國泰民安,我們什麼時候忽視了法治就國亂民怨。我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必須選擇法治。還有一句話是,我們嘗到了奉行法治的甜頭,我們也吃夠了破壞法治的苦頭,這是我們自己經驗和教訓得出來的結論。
二、解決中國當下重大的問題必須依靠法治
十八屆四中全會結束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重要講話,他講中國當下有多少問題呢?他一口氣講了 20 幾個,解決這麼多的問題,出路在哪裡?依靠什麼?靠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在内也必須依靠法治。
解決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要靠法治。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是經濟學永恒的主題。但是政府和市場離開法治能夠處理好這個關系嗎?我們今天的判斷,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離開了法治就沒有市場經濟。因為政府這隻手是看得見的,而市場那一隻手是看不見的,這兩隻手隻有在法治之下才能交互作用,隻有通過法治才能把這兩隻手都規範好。
促進社會公平要靠法治。社會公平是這個社會正義不正義的基礎,社會公平正義靠什麼來實現?靠什麼來促進?靠什麼來保障?沒有别的選擇,隻有法治。立法是在分配社會的公平正義;執法是落實社會的公平正義;守法是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司法是校正公正正義。法治基本上所有的環節都是為公平正義而準備的,隻有法治能夠保障、促進、實現公平正義。
反腐敗要靠法治。腐敗是中國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我們現在把腐敗分成了幾類,在反腐敗的效果上最高理想是讓人不想腐,不想腐靠理念和教育。第二類就是不敢腐,要做到不敢腐就需要從嚴治黨,從嚴懲治腐敗。
反腐敗的根本是不能腐。就是通過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裡,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權力行使有制約,有監督,這種狀況就是不能腐。不能腐靠什麼?隻能靠法治。所以我把中國當下的這些主要問題列一下,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出路在法治,其他的都靠不住,這是第二個理由。這個理由中國共産黨人認識到了,所以總書記得出一個結論來,法治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好的治國理政的方式。
三、為我們的子孫萬代謀,為中國共産黨執政的千秋萬代計,中國必須要堅持法治。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結束的時候,總書記舉了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使在場的人聽了以後都振聾發聩。第一個例子舉的是斯大林的例子,蘇聯共産黨為什麼垮台?原因在于從1936 年開始,斯大林破壞法治,斯大林要人治不要法治。總書記引用了鄧小平的話,鄧小平引用毛主席的話,毛主席曾經講過斯大林破壞法治,這種情況在英國、法國和美國是不可能發生的。時代進步到今天了,這種情況還允許在共産黨内發生嗎?第二個例子舉的是鐵托的例子,習近平總書記不僅一次的講過鐵托的例子。鐵托是南斯拉夫的英雄,鐵托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要人治不要法治,最後的結果就是鐵托沒了,南斯拉夫也沒了,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了,南斯拉夫一分為三。總書記還說了一句話叫殷鑒不遠,我們自己也發生過類似的錯誤,就是文化大革命。
一個黨的領導人如果要人治不要法治,最終會亡黨;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果要人治不要法治,最終要亡國。鄧小平說“這麼大的黨,這麼大的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身上是很危險的,還是法治靠得住”。所以,鄧小平的結論是要法治不要人治。這些就是我們中國共産黨人認識到的一個規律,所以為我們的子孫萬代,為我們黨的長期執政計,必須靠法治。
所以中國共産黨選擇法治這條道路,也是一種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我們這條道路為什麼要這樣走,為什麼選擇這條道路的原因。
關于走“法治中國”必須堅持的十條原則,徐顯明教授作了如下的闡述:
一、堅持中國共産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大家注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八個明确”中的最後一個明确,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句話今年3 月 11日憲法修改的時候已經寫到憲法的總綱當中。中國共産黨怎麼全面領導依法治國呢?就是四句話:黨領導立法,黨保證執法,黨支持司法,黨帶頭守法。做到這四點就是能夠保證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二、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
我們中國的法治是以人民為主體的法治,在目的上為了人民,在實施上依靠人民,在功能上造福人民,在運用上保護人民。怎麼樣體現出以人民為主體來,就是要把公平正義始終作為法治的一條主線。過去我們有一句話叫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現在準備把這個範圍再擴大,要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法律制度當中,在每一項執法決定當中,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立法要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執法要保護人民的利益,司法要維護人民的權利。
三、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這條道路有三個核心要義,第一個核心要義,這個道路有方向,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第二個核心要義,這個道路有路基,路基是什麼,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這條道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上建立起來的。第三個核心要義,我們這條道路有理論,就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條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四、堅持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相結合。這是最鮮明的中國法治特色
德治加法治是老祖宗留給我們一份寶貴的治國理政的遺産,我們要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在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有若幹警句。他說過:中國曆史上凡是法治和德治結合的比較好的都能長治久安,凡是結合的不好的要麼短促而亡。要麼短促而亡指的秦代,要麼天下大亂指的就是周代;他還說過:“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調整人民行為的,道德是調整人的心靈了,法律和道德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些話很有哲學意味,把道德和法律的作用用八個字說清楚了。這些都是經典名言。
五、 堅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
我們的法治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我們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照搬西方那一套,這一點就是大是大非。
六、 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這個體系是由五部分構成:1.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5.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這五個子體系合起來就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它是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和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
七、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起建設,是我們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依法治國關鍵有兩點,第一點中國共産黨依法執政,第二點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是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設的主體和主要工程,而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全面依法治國不能分領域,不能分部門,不能分地域分别進行,必須一體推行、一體建設,所以要增強全面依法治國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八、 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這裡面最重要的關系第一個要處理好法治和政治之間的關系。政治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沒有一個國家的法治是獨立的,所有的法治都和政治緊密結合在一起;第二個是改革和法律之間的關系。新時代所有的改革、重大改革一定要有法有據,要在法律的引領之下、推動之下進行改革。反過來用改革再來完善法治,這叫改革和法治的辯證法;第三個是處理好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之間的關系,治國必須有兩手,一手是硬的,一手是軟的,一手管行為,一手管心靈,兩者要結合;最後一組要處理好國法和黨規之間的關系,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
九、 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
習總書記說法治人才培養是全面依法治國重要的一環,我們過去講了四環,現在又增加一環,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這就蘊含着還有第二陣地,第二陣地就是法治實務部門,法治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的培養必須要深入到國家的法治中,法治工作叫做政治當中的業務,業務當中的政治,所以要培養高素質德才兼備的法治工作隊伍。這個隊伍要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最後還要落在忠于法律上,要按照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培養這支隊伍。
十、 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這是中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走中國特色法治道路關鍵的一招。領導幹部是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典範,老百姓就會向領導幹部看齊,也去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個命題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 年的 2 月 2 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培訓班上提出來的。他還講了一個過程,過去我們在談認識法律的規律的時候,把學法放在第一位,學完法之後然後在尊法,然後再去守法,再去用法。總書記說我反複思考,領導幹部如果不尊重法律,不可能去學法律,不尊重也不去學,這樣的人就是無法無天的,也不會守法,關鍵的時候也不會用法。所以順序應該颠倒過來,領導幹部應該先尊法,然後學法,再然後守法,最後是用法,要做這四者的模範。
在提問環節中,徐顯明教授就學生提出的社會上的案件糾紛、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法治建設自上而下的含義等問題進行了耐心地答疑解惑。
程美東教授在最後總結時,對徐顯明先生的報告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徐先生的報告視野開闊明亮、思想新穎深刻、内容豐富多彩,講述清晰明白、說理透徹有力。報告用詩一樣的語言精練、簡短、準确地概括了中國近三千年的法治曆程,以劍一般的思維廓清了一些人對于中國法治建設認識的層層迷霧,以鐵一般的事實和邏輯展現出中國法治的現實奇迹和美好前景。聽完報告,使人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充滿自豪和自信。他對于徐顯明先生三個小時的報告中所付出的連一口水都不喝的辛勞、所體現出的勤勉敬業的精神表示誠摯的謝意和深深的敬意!他希望在座的北大同學們要認真地學習徐先生報告,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從學理層面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