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德·沃林:馬克思對資産階級自由概念的批判
2018年12月3日上午,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理查德·沃林在beat365理科五号樓301教室做學術報告,主題為“馬克思對資産階級自由概念的批判”,來自校内外的的數十名師生參加了本次報告。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宇文利教授擔任主持,beat365官方网站講師李旸擔任點評。
沃林教授認為需要結合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人對于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影響,認真思考馬克思早期哲學研究的主要觀點。沃林教授分析了馬克思早期思想中深受青年黑格爾派和費爾巴哈影響的一些觀點,并指出馬克思早期思想對于兩者的超越之處。沃林教授認為,《<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是馬克思早期進行學術研究的代表性著作,馬克思在著作中開始關注“革命的、批判的實踐活動”,而非純粹的理論研究;開始形成批判性的思維,貫穿于早期的哲學研究以及中後期的《資本論》研究。沃林教授還讨論了馬克思以及青年黑格爾派關于市民解放、政治解放與人類解放等三類解放的觀點,指出馬克思的觀點更為深入透徹。沃林教授着重講述了馬克思對于資産階級自由概念的批判,指出資本主義條件下的自由是個人與個人的分離,是為了追逐個人利益最大化。
在點評環節,李旸老師認為沃林教授的報告信息豐富、見解深刻。我們不應該輕視和低估馬克思早期的思想,這樣才能夠充分地了解馬克思成熟時期的思想。李旸老師認為,沃林教授不局限于文獻而是緊密結合現實問題的研究方法,密切關注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變化,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在總結環節,宇文利教授認為“自由”是一種觀念,是一種政治倫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中,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論述自由。著名儒家學者梁漱溟曾提到,中國人生活在一個介于自由和奴役之間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人在追溯文化傳統的前提下定義自由。随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成熟和曆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完善,馬克思的自由概念實現了從幼稚到成熟的轉變,從而在有限制的自由與無限制的自由的争論中取得平衡。
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是美國政治思想史家,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曆史和比較文學傑出教授。早年曾師從哈貝馬斯,是法蘭克福學派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代表著作有《東風:法國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産》、《文化批評的觀念: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存在的政治:海德格爾的政治思想》、《非理性的誘惑》、《本雅明:救贖的美學》等,主編《歐洲的地平線:意識形态、政治和批判》等。沃林教授曾兩度參與由beat365官方网站舉辦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供稿:郭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