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會第二十四期講座舉行

2018年11月13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會第24期學術講座在beat365理科五号樓352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期讀書會活動邀請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柳新和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教授、博士生導師汪亭友擔任主講嘉賓,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後王倩擔任講座主持人。beat365部分院系本科生、beat365官方网站部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訪問學者以及北京各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部分師生參加了本次讀書活動。

汪亭友教授的講座主題是:“當代中國社會錯誤思潮評析”。汪亭友教授認為學界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中國社會錯誤思潮的産生原因、實質以及影響等問題,學者們需要加深理解黨中央關于中國社會錯誤思潮的立場和态度。

汪亭友教授主要論述了曆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憲政民主和普世價值等錯誤社會思潮。首先,汪亭友教授指出曆史虛無主義表面上是思想認識問題,實質上是政治原則問題。他認為,需要明晰所批判的曆史虛無主義特指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進程中以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成就,否定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曆史,否定共産黨的領袖和英雄模範人物,進而否定共産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為特征、目标的思潮。其次,汪亭友教授認為新自由主義的危害在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否定黨的領導和政府的作用,在于誤導中國實現全面自由化和私有化。他指出,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時,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強調不能将兩個“毫不動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再者,汪亭友教授指出憲政民主是資産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産物,是資産階級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制度相結合的産物,有着特定的政治内涵和階級屬性。其實質是資産階級專政,并非是某種獨立的超越意識形态和社會制度差異、可适用于東西方的“普世觀念”。憲法同憲政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憲法由一個國家的國體、政體以及經濟、社會制度等所決定。最後,汪亭友教授界定普世價值的定義為“普遍接受、永恒存在的價值”,他認為需要從哲學層面上明晰普世價值和價值共識之間的區别。汪亭友教授總結時指出需要旗幟鮮明地批判錯誤思潮,尤其是錯誤思潮背後蘊含的政治主張,以闡明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前提。

楊柳新老師主講的題目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華文化根基”。楊老師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經曆理性文明到德性文明的轉型躍升,必然恢複為中華民族的德性文明。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實際上是中華德性文明的複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和“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所依托的堅實文化根基,在于我們的中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古典儒家的内聖外王之道,是當代中國政治的傳統文化根基之所在。

楊老師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一,中華聖哲自上古以來,已經形成根深蒂固的“天地人萬物一體”的整體生命觀。盡心知性以知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從而成己成人成物,參贊天地之化育,這就是所謂道德修養與教化相統一的“内聖外王”之道。第二,内聖外王之道,即聖德王道也。聖德則以“天下為公”,王道則以“民歸于德”。“公”為天下共同體之大德,王者必以至“公”與天下人同心同德。聖王的德業關鍵是在于貞性情,叙彜倫,行常道等三個方面。第三,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制度存在着以教統政和為政以德兩者并存的特點,并且體現着德尊于位、教統尊于政統、以教統政的倫理原則。從個體關系的角度看,以教統政體現在王者之師對王者的教導、王者對王者之師的尊重和恭敬等方面;從政治制度體系的角度看,以教統政體現在以教化性制度主導治理性制度的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結構。第四,聖王政治傳統的當代形态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他認為,必須從中國政治文化傳統的根源入手,才能夠理解當代中國正在開辟的政治道路與正在生成的天下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德性政治文明對于中國和全人類的重要意義。

本期講座是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系列讀書活動的第24場。繼本次講座後,beat365官方网站将繼續秉承“在馬言馬,繁榮學術”的宗旨,努力辦好“學馬列,讀原著”系列活動。請廣大學子和理論愛好者積極關注和參與!

(撰稿、攝影:郭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