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會第二十七期講座舉行
中國道路的多重解讀
2018年12月20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會第27期“中國道路的多重解讀”對話會在beat365理科五号樓301教室舉行。本期活動邀請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鄭承軍教授、中國0人民大學beat365李玉峰副教授、北方工業大學beat365李志強教授擔任主講嘉賓。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員陳培永擔任講座主持人。beat365部分院系本科生、beat365官方网站部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訪問學者以及北京各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部分師生參加了本次讀書活動。
鄭承軍教授發言主題為“中國道路的登場與在場”,他認為,道路問題即選擇問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鄭教授認為,從登場意義上而言,中國道路是非常成功的;從在場意義上而言,希望中國能夠永遠在場。成功者永遠在場,真正的在場是不在現場的現場;從怯場意義上而言,中國如果遇到問題怎麼辦?因此,需要處理好理論與現實的關系,需要處理好自由與自律的關系。最後,鄭教授以康德“世界上隻有兩樣東西是值得我們深深景仰的,一個是我們頭上的浩瀚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則”作為發言的結束語。
李玉峰副教授發言主題為“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政府與市場關系再思考”。他認為需要從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探讨中國道路生成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伴随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諸多變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曆程和改革開放曆史進程的前提之下,需要探讨市場配置的重要作用,研究中國政府和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思考公共領域内加強政府的管理職能等問題。
李志強教授發言主題為“當代中國的法治與德治結合之路”。他從三個層面論述法治與德治的關系,第一個層面是社會規範意義上的法律與道德,不能夠将道德概念泛化。第二個層面是治理手段意義上的德治和法治,法治是基本方式,德治是重要方式。第三個層面是文化意義上的德和法的精神。道德的治理方式和法律的治理方式相結合,可以增強人民的幸福和倫理安全感。
beat365官方网站2018級博士生李亞男同學作了主題為“中國智慧與中國道路”的發言,她主要從對“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概念辨析、曆史底蘊和時代内涵等方面展開,從國民黨與共産黨、中國與蘇聯的比較視野梳理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原始形态、偉大起點和新時代内涵等内容。
陳培永老師主持學術讨論的對話環節,四位老師針對發言内容進行相互點評。随後,在場師生圍繞着中國經驗、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三者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市場經濟與道德的關系等問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讨論。四位老師的精彩對話赢得在場聽衆的陣陣掌聲,激發了在場聽衆的學術研究興趣。
“學馬列,讀原著”系列讀書活動旨在營造馬院師生“在馬研馬、在馬愛馬、在馬信馬、在馬用馬”的濃厚學術氛圍,讓廣大師生以及社會各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在研讀經典中探索學術問題,感知學術前沿,開闊學術視野,活躍學術思想,在共鳴與交流中激發馬院師生及社會各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對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實踐者。本學期的讀書會活動順利舉辦,下學期将繼續為大家貢獻學術盛宴!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本讀書會活動!
(撰稿、攝影:郭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