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舉辦中日比較視野下的生态現代化與生态文明座談會
2019年3月29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在理科5号樓301會議室舉辦“中日比較視野下的生态現代化與生态文明座談會”。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科研究科長尾伸一(Shinichi Nagao)教授作題為“從生态現代化到生态福利國家”的學術講座,beat365官方网站郇慶治教授擔任主持和點評人。來自beat365、中共中央黨校、北京郵電大學等單位的近30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
座談會現場
長尾介紹了生态現代化概念的由來和演進,強調生态現代化理念是20世紀70、80年代伴随着歐美發達工業國家出現的經濟停滞而興起的,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于生态環境治理保持經濟繁榮,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目标的雙赢。其中的一個支撐性觀念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預警原則”,它意味着對傳統工業現代化模式的整體性反思與思考,并考慮如何從工業社會轉向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社會。他重點闡述了生态現代化的強弱模式和不同地區模式。“強弱模式”指總的生态現代化取向下對于“生态”的理解與關切有着激進或溫和的差别,而“地區模式”指世界不同國家即便都接受了生态現代化理念但它們所采取的具體戰略與路徑也有很大差異。總的來說,歐美國家包括日本的生态現代化都是一種弱的模式,盡管這些國家中的生态環境治理政策确實取得了一些成效,甚至被認為是全球治理背景下實現生态現代化的範例。長尾重點讨論了“生态福利國家”。他認為,從動态發展的角度來看,原初意義上緻力于經濟與環境目标雙赢的生态現代化理念已經提升為今天的生态福利國家理念。“生态福利國家”包含兩個基本價值取向:一是全球性環境保護,二是關注民衆福祉。也就是說,生态福利國家語境下的生态現代化更加關注全球視野下的生态環境挑戰應對,更加強調從民衆福祉視角考慮生态環境問題應對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
長尾伸一作講座
郇慶治對長尾伸一的講座做了回應與對話。他以“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産黨綠色現代化話語的嬗變”為題介紹了中國大陸“生态文明及其建設”話語理論體系的形成。在他看來,從鄧小平的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思想、江澤民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胡錦濤的“兩型社會”建設思想,到習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國共産黨在治國理政的現實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理論架構漸趨系統化、環境主義甚或生态主義意涵日益鮮明的綠色現代化觀,而生态文明及其建設視域和語境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則是這一系統性觀點的最簡明概述。郇慶治指出,一方面,生态現代化理念和戰略在當代中國的綠色話語體系(同時在理論和政策層面上)構建中發揮了不容否認的促動作用,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生态文明建設等理念都或多或少與生态現代化理念存在關聯;另一方面,正如長尾所闡述的,生态現代化理論本身也是一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話語體系,并且已經由最初的更多針對生态環境治理、到後來的更多考慮促進經濟增長、再到如今的更多考慮公衆生态福利創造及其分配,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在一種更寬闊的理論視野下思考我國當前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設政策與學術研究。
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生韓丹分享了她正在從事的歐美生态現代化理論和中國生态文明及其建設話語體系之間異同與關聯的研究成果,她認為中國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設思想批判地吸收了生态現代化理論的觀點與政策主張。中共中央黨校李宏偉教授和北京郵電大學李雙喜博士針對生态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與長尾進行了對話交流。
延伸閱讀:
長尾伸一(Shinichi NAGAO)博士是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研究生院教授。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科學自然觀和道德價值論、社會科學方法論、當代歐洲社會經濟政策、生态現代化和綠色工業革命、生态福利國家等。其代表作有History of Plurality of Worlds,Politics and Society in Scottish Thought,Thomas Reid, Newtonianism and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