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來源已久,污染防治戰争去路且長——生态環境部王金南院士主講beat3652019年春季“形勢與政策”報告會

4月6日上午,在beat365百周年紀念講堂,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副主委、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院士為北大師生帶來了“科學認識‘三期疊加’特征,堅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主題報告。本場報告會是beat3652019年春季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第二場報告。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江長仁教授、王成英副教授、賀大興副教授等教師與1800餘名本科生一起聽取了報告。報告會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程美東教授主持。

王金南從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發展與内涵、準确認識生态環境保護“三期”特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和任務等三方面闡述了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

王金南作報告

王金南指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經曆了長期的發展曆程走向成熟,絕非一朝一夕的偶然念頭。從80年代在河北正定“甯肯不要錢,也不要污染”的論斷,到21世紀初在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再到今年三月在内蒙古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保持和加強生态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的重要講話,總書記科學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導為打赢生态文明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了信心、提供了戰略支持,也為“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的口号性生态文明“假”建設敲響了警鐘。

王金南介紹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中所蘊含的深邃曆史觀、科學自然觀、綠色發展觀、基本民主觀、整體系統觀、嚴密法治觀、全民行動觀、全球共榮觀等八大方面,強調了生态文明建設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中國在生态環境治理上所顯現的國際視野和大國擔當。

王金南認為,中國當前的生态環境保護形勢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優美生态環境的攻堅期,以及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的窗口期“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他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和實例,指出環境污染已經對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體健康等諸多方面造成了不良影響,良好的生态環境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内容。

報告會聽衆

互動環節

在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領下,中國對環境問題的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執法督察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改善速度之快也前所未有。王金南指出,中國的環境與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能否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關鍵在于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全面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持制度重大變革,加快構建生态文明體系。生态環境問題任重而道遠,中國應堅持全面加強黨對生态文明建設的堅強領導,規範落實有關部門責任清單,加強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強化社會監督,促進社會共治,着力建立環境保護“同盟軍”。

程美東作總結發言

互動提問後,程美東作總結發言。他認為王金南院士的報告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生态環境“三期疊加”的特征,讓北大師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時鼓舞了大家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縱觀世界曆史,我們會發現,環境問題在世界工業化的曆程中普遍出現。” 程美東指出,這個報告要求我們要吸取西方國家環境發展過程中的教訓,汲取馬克思主義在生态文明方面的養分,适時地調整發展重心,以追求更高質量經濟發展目标,建設生态文明發達的和諧社會。他認為,這個報告也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示:“除了水土等資源所具有的傳統的環境、經濟等價值之外,能否實現生态環境向人文方面的轉化,發現其背後的人文情懷,挖掘其隐藏的人文價值?這個方面很值得我們探索。”

嘉賓與馬院教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