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大學大衛•萊恩教授來我院講學
2019年5月7日至9日,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社會學系名譽研究員,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大衛·萊恩(David Lane)來學院作了三場學術講座。
5月7日晚,萊恩教授以“全球化及其重要性原因”為主題,作了第一場學術講座。在講座中,萊恩教授從民族國家、國際和全球三個層面上探讨了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并對全球化進行了界定。他認為,全球化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将會“侵蝕國家、整合國民經濟、文化、技術和治理并且産生相互依賴的複雜關系”。接着萊恩教授從經濟、政治、技術、文化、意識形态、社會等方面對全球化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指出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并沒有平均地在世界各國及其人民内部進行分配,相反,有些國家或部分群體還在其中遭受了損失,這使一些國家或人民成為全球化的推動者,而另一些人則反對全球化。中國的全球化既有本國的色彩,又兼具西方特點。中國在全球化中積極調适自身,受益頗多。該場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王成英副教授主持并點評。
5月8日上午,萊恩教授以“全球化的獲益者和受損者”為主題,作了第二場講座。在講座中,萊恩教授首先分析了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指出經濟全球化帶來了高效和繁榮,形成了新的全球勞動分工,各地生活水平均有提升,西方的一些優秀文明和文化被廣泛接受,國際機構日益完善,等等。接着,萊恩教授指出了目前全球化的不足。全球化通過文化霸權、大型跨國公司等方式,使得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核心國家及其統治階級受益,邊緣依附國家更加衰落。萊恩教授對比1800年、1975年和2015年世界人均日常收入的變化,指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相當數量的國家存在政策向市場體系轉移、國家再分配能力下降、國際組織過度介入等問題,這使得國與國之間、一國内部的不平等加劇。最後,萊恩教授倡議,未來全球化的發展旨在減少差距,降低不平等程度。該場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賀大興副教授主持并點評。
5月9日晚上,萊恩教授以“全球化的批判觀點及其代替性選擇”為題,分析了全球化的未來發展趨勢。全球化的過程并沒有使世界各國及其人民同等程度的受益,有些國家或某些階級甚至在全球化過程中遭受了損失。因此,西方出現了對全球化進行批評的聲音,甚至出現了要替代全球化的訴求。萊恩教授認為,關于全球化的未來發展,主要有兩種路徑走向。一種是全球社會民主主義的路徑。這一路徑從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性視角出發,認為資本主義全球化是有益處的,但是需要對其中新自由主義的部分進行重要改變。即在現有的全球化框架下進行改革,用全球社會民主主義改造當前的資本主義全球化。另一種路徑則是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的路徑。在這種視角下,全球化被視為帝國主義的現代形式,因此要徹底的改造資本主義全球化,用社會主義政策代替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所有制關系,調整制度和全球化的過程。中國當前倡導的全球化,即是在這種視角下的一種可能性選擇路徑。該場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聶志紅副教授主持。
大衛·萊恩教授簡介:大衛·萊恩(David Lane)是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伊馬紐學院名譽研究員,曾任伯明翰大學社會學教授。他是歐洲社會學協會榮譽會員,俄羅斯和蘇聯研究合作協會副主席,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康奈爾大學客座教授。他寫作了大量關于蘇聯問題和國家社會主義問題、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著作。最近的著作包括:《改變中國和西方的區域聯盟(俄羅斯、歐亞和東歐政治)》(2018);《全球視野下的歐亞合作》(2016);《歐亞合作和歐洲-區域不連續和地緣政治學 》(2015);《國家社會主義轉型中的精英及階層》(2014);《國家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改造》(2014)。近兩年,他還寫了許多論文,論述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歐亞經濟聯盟的崛起以及後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