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會第三十一期講座舉行

2019年04月22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會第31期講座在beat365理科五号樓352教室舉行。本期活動邀請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林鋒,中央黨校beat365的李彬彬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後葉帆擔任講座主持人。beat365部分院系本科生、beat365官方网站部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訪問學者以及北京各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部分師生參加了本次讀書活動。

林鋒教授的主講内容是關于晚年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的研究。他主要闡述了其所研究的人類學筆記的五個焦點問題,它們分别是人類學筆記的研究性質、人類學筆記的主題、人類學筆記的曆史地位、人類學筆記和曆史唯物主義的關系以及人類學筆記與資本論的關系。第一,關于人類學筆記的研究性質,他提出晚年馬克思根本沒有從事摩爾根所從事的實證科學研究,馬克思隻是借鑒人類學實證科學的材料,以此為科學的依據,探索人類曆史的原生形态之謎以及人類文明時代起源之謎。第二,關于人類學筆記的主題,他指出人類學筆記的主題并不是要探索東方落後國家發展道路和未來前途問題,而是要探索原始時代,原始社會和文明起源問題,他同時用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論據證明了這一觀點。第三,關于人類學筆記的曆史地位,他從筆記文本的個案研究等諸多方面進行考察,指出馬克思的人類學筆記是從唯物史觀高度、系統探索原始社會和文明起源問題和系統制定唯物史觀的原始社會理論和文明起源的理論。第四,關于人類學筆記和唯物史觀的關系,他指出人類學筆記與曆史唯物主義不是一種斷裂、對立的關系,相反,人類學筆記是對曆史唯物主義直接驗證和應用。第五,關于人類筆記和資本論的關系,他指出,二者并不存在根本沖突,他們隻是從不同的視角,按照不同的方向來論證馬克思的革命事業。

李彬彬教授的主講題目是:“猶太人問題和現代性批判的兩種思路”。在談到對猶太人問題進行研究的方法時,他指出要将其放到思想史的背景當中,看到論猶太人問題在馬克思早期思想演變中的重要意義。李教授主要通過對猶太人問題辨析來看馬克思和鮑威爾對現代性批判提出的兩種不同思路。一方面,他指出馬克思和鮑威爾對于猶太人問題的分析的共同之處,他們之所以都是一種現代性批判,是基于他們都把猶太人問題提升為當代的普遍問題,他們都深刻把握了現代性造成的普遍異化。另一方面,他指出二者不同的思路表現在自我異化和相互異化何者更為根本的問題上,在解決現代性問題的思路上,鮑威爾主張消滅宗教,他認為宗教問題或自我異化問題是現代性問題的根源,人先成為自由的個體,自由個體在獲得自由之後才會有整個社會自由;馬克思提出了社會解放的方案,表明他認為相互異化是現代性問題的根源,有人格的個體是他的最高目标,個體自由對于馬克思而言非常重要的,但是個體自由不是虛幻的,個體自由隻有在共同體之間才能獲得實現。

(撰稿:楊雨帆;攝影:郭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