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理論學術沙龍順利召開
2019年7月7日上午,由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所、beat365官方网站聯合主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理論”學術沙龍會在beat365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東館E101室(研讨室)順利舉辦。本次學術沙龍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老師、beat365博士後董彪主持。來自beat365、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20多名師生共同參與本次讨論。
上半場由beat365博士後董彪主持,他歡迎大家來到本次學術沙龍,共同探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問題研究。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老師作了題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的主題發言。宋老師首先肯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中國政治建構與西方政治建構的區别,認為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已經把血緣關系和宗法關系分離出政治共同體之外,而西方是在資産階級産生之後才逐漸分離。其次,宋老師認為中國現在有很多的政治建設是借鑒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把世界曆史和命運共同體的問題放要在金融資本和人類文明史的大框架下去思考,才能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後,宋老師指出從不同的文明類型比較,論證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用馬克思主義來重塑中國的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
來自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後吳文作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避明斯基時刻的基本原理》的主題發言。他首次對明斯基時刻理論中的收益率、杠杆率和風險三者之間對于金融體系的作用進行了闡述,指出了明斯基時刻與經濟不平衡、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系。核心問題是要探讨:如何從原理層面完成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區分的刻畫、如何從理論上證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不爆發、明斯基時刻不降臨的可能性。他類比于物理模型的“熵”原理,去分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金融風險以及對于計劃經濟、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再理解。
來自beat365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後劉舒楊作了題為《全球公共物品供給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發言。她首先分析了自由主義理論與實用主義理論的不同,在自由主義理論下,由契約關系逐漸形成制度關系。基于中國傳統哲學和國際新戰略的思考,她指出了全球公共物品供給的挑戰。一方面是全球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原有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給的空缺。其次,她提出了求全公共物品要以什麼機制來供給的危機,而這一危機的本質就是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沖突,忽視了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最後,她探讨了全球公共物品供給在國與國之間什麼時候選擇合作,什麼時候不選擇合作的問題。分析了自由制度和霸權制度不同的狀況下,國與國之間如何實現平等協商,互利互惠的機制與模式。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碩士周勇平作了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立論基礎》的主題發言。首先,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命運共同體在客觀上已經形成,但是主觀意識上,還沒有普遍意識到這個問題。他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淵源并不是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其次,他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立論基礎的三個關鍵問題,一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相互來往嗎?二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能構建起命運共同體嗎?三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如何相互來往?并且對這三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的李亞男碩士作了題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阈下“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内涵的理解》的主題發言。她對“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做了概念上的辨析,梳理了演進曆程,并對“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進行了定義和定性。同時,她指出“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是在不同的實踐領域中具體的應用,兩者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世界觀和方法論關系的體現。最後,她分析了“中國智慧”的四個核心概念:解放思想、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群衆路線,并指出“中國方案”是“中國智慧”的具體應用。
在自由發言階段,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李東結合公共物品供給的問題,闡述了關于貧困問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思考。他認為全球公共物品供給嚴重不足同反貧困進程中暴露出來“發展”不平衡問題具有密切聯系。雖然貧困問題是世界發展赤字所導緻的主要結果,但是其同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同樣具有因果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貧困問題是綜合了和平、發展、治理三個方面的一個綜合性問題。因此,未來要解決全球範圍内的貧困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世界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來自中國石油大學的碩士王财忠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多次在危機中經受住了考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們已經建立起了發達的商品生産和交換體系,中國前所未有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沒有獲得與之相對應的國際話語權。人類命運共同體将會構建起中國的話語體系,增強話語力量。同時,建立與中國發達的商品生産和交換體系相适應的金融體系和信用體系。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碩士郭蕙青認為基于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政治文化特點,中國人民在政治和文化層面更易于接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及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在經濟層面,尤其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建設與實踐創新方面,還需要加強體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勢所在,以及更好地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國際層面推動全世界社會主義的發現,以便于更好地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
下半場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老師擔任主持。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beat365博士後楊抗抗作了題為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時代意蘊》的主題發言。他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緣何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核心意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意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何實踐這四個方面問題進行闡述。他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新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概念,它的提出具有現實的基礎,社會化大生産的事實存在是這一理念生成的物質前提,“人類史”轉化為“世界史”的社會發展趨勢,以及當下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生存危機,要求人類有一種新的理念指導。
beat365博士後董彪作了題為《“天下”、民族國家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發言。他認為,在全球化和現代性背景下,人類世界面臨着民族國家的無政府狀态以及國際關系異化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中國方案”。中國古代的“天下”既是理想世界的制度設計,也是一個曆史實踐過程。軸心時代,“天下”觀念的形成構建了以文明為中心的差序格局秩序,維護了國家的大一統;近代中國面臨千年變局,受西方工商文明沖擊,“天下”遭遇裂變;當代世界的百年變局中,随着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關系失序,“天下”的時代價值得以突顯。按照抽象繼承方法,“天下”觀念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在于:提倡人文主義,塑造共同價值;強調包容“無外”,弱化自我中心主義;提倡推己及人,尊重消極自由;重視底線思維,維護公平正義。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beat365博士馮宸作了題為《從清廷蒙古方略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建構》的主題發言。他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着與舊全球化相同的政治困境,即由于不同文明傳統所帶來的嚴重隔閡,導緻國際社會因政治建構成本高昂,無力為經濟現代化提供有效的政治秩序。因此,如何發揮不同文明政治、文化傳統的積極作用就成為解決政治建構成本高昂的關鍵。但是,傳統理論中對各文明傳統僅作為抽象的整體來論述,缺乏向現代化轉型的動力,無法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必須運用辯證法來分析不同文明政治、文化傳統,探尋其内部差别中所蘊含的能動性。随後,便以清廷蒙古方略為例做了說明,即清廷在與蒙古的聯盟中如何通過草原文明體系中汗統、黃教、盟旗制等核心結構的轉化,促成其文明自身的轉型,進而克服農耕與遊牧文明的隔閡,以較低的成本完成了政治建構,形成了與中原和諧共處的局面。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李洋作了題為《治理理論視角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發言。她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也是客觀的現實狀況。她梳理了曆史上人類秩序建構的曆史,從地理大發現,到二戰後建立了全球的秩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對不同的主體和中心,缺少了對話的維度。目前在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過程中,面對國與國之間多重利益主體的局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治理理念。因此,她提出了五點看法:權力主體去中心化、行動主體多元化、責任的模糊性、互動模式的多樣化、互動關系的網絡化。最後,她指出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面對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能夠為全球治理的實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成澤東作了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世界市場到世界曆史》的主題發言。他認為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應該是新的國家納入資本主義市場和資本主義體系中的過程。從工業文明開始世界經濟貿易不斷深化,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擴大了世界市場,但是這還是在資本主義觀念下主導的市場。中國在70年代以後進入到世界體系之中,但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看整個世界體系是不平衡,不平衡最終會以暴力的方式來解決生産力不斷發展和不能容納的問題。16世紀工業化的文明還是一些小的國家,世界曆史的擴展應該是像中國這樣幾十億人口工業化的擴散。從世界市場到世界曆史是工業文明的擴散,也是世界市場到工業化平等的邏輯。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大钊班李文宇同學作了題為《理解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樞紐:“新”與“和”》的主題發言。首先他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曆史過程中的重要講話,認為理解共同體思想要緊緊抓住“新”與“和”。其次,他指出“新”是指新現實。具體說來,包括三個方面,即新格局、新機遇和新挑戰。而“和”集中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和”的傳統,即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反映了新中國成立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和”的外交政策,即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反映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的要求,即偉大複興,和平崛起。從“新”與“和”兩個關鍵字入手,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我們可以将其概括為:在新格局下,樹立新觀念,拿出新行動,以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從而走出新道路,建立新秩序,開辟新境界。
在自由發言階段,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後杜沖霄認為如果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解為一種外交戰略,應該從外交戰略演變史的角度加以考察。此外,還要明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下的夥伴和對手,做到知己知彼。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陳聰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是社會主義的命運共同體,不是資本主義的共同體。并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還不是靜态的,應該是動态的理解。
來自beat365官方网站碩士肖劍認為我認為在準确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内涵的基礎上上,要進一步明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載體,進而針對現實載體之間的命運聯系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問題。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與視域之下,普遍性與特殊性就被賦予了更多更重要的意義。
圖片 李文宇
文字 孫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