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小世馬會暨“中國發展道路與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讨會成功召開(上)
2019年10月12日上午,“中國發展道路與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理科五号樓352會議室順利舉行。beat365黨委常務副書記、beat365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于鴻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程恩富,拉美社會科學理事會執行秘書、裡約熱内盧州立大學教授埃米爾·薩德,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楊金海,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中央黨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張占斌,芬蘭社會保障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佩蒂·哈基甯,beat365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李玲教授,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按照發言順序)等近四十名國内外馬克思主義學者出席會議,數十名學生參加交流。
會議開始前,beat365黨委常務副書記、beat365院長于鴻君教授接待了與會的外國學者。
北京時間九點鐘,會議準時開始。孫蚌珠教授主持會議,對參會的各位來賓進行了歡迎和介紹,并對此次會議進行了簡要介紹和說明。她指出,作為在兩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的間隔年中舉辦的小世馬會,也即小型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本次會議是第三屆小世馬會。
beat365黨委常務副書記、beat365院長于鴻君教授緻辭并發言。他指出,此次研讨會中我們可以比較全面地總結梳理中國走過的發展和建設的道路,總結70年中的經驗和教訓、成就和不足,并在全球的框架之下與其他國家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曆史性的成就進行比較和相互借鑒。這對于之後相關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問題可能有很大幫助。他再次對參會的各位學者表示了感謝和歡迎。于鴻君教授做了題為兩個“不能相互否定”和新中國70年發展的“兩個奇迹”學術報告。
接着,程恩富教授對新時代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低位進行了分析。他從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在世界體系中的影響力、中國對外投資和援助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中國外貿在世界體系中的影響力、中國金融在世界體系中的影響力、中國綜合競争力在世界體系中的影響力、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在世界體系中的影響幾個方面對中國經濟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認為中國經濟處于世界的“準中心”。
來自巴西的學者埃米爾·薩德以《七十年霸權與反霸權》為主題進行了發言。首先,他對過去七十年的世界圖景進行了分析和梳理。接着,他指出,21世紀注定是不平凡的,将會在美國的霸權和挑戰美國的金磚國家的平衡和鬥争之間展開,而這種鬥争在拉丁美洲得到了充分體現——拉丁美洲國家始終是在左派和右派的争鬥之間生存的。而中國在70年中的崛起為拉丁美洲的國家,也為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
楊金海随後以《從世界潮流看中國道路特點、優勢及世界意義》為題進行了發言。他指出,中國道路是近二百年來世界潮流發展的必然産物。在現代化潮流及與之相應的全球化潮流,以及社會主義潮流中,中國現代化道路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和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超越。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點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同時有人民性、自覺性、務實性、包容性、漸進性、跨越性的特點,有高效、穩定、和諧、和平四個表層優勢和制度上的深層優勢。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追求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和思考,對世界社會主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接着,孫蚌珠作了題為《中國經濟發展道路和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報告。她指出,二戰結束後,實現民族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都把現代化作為目标,中國也是如此。而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時,主要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和相适應的經濟體制。在工業化的第一階段,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在第二階段,發展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的總體産業結構的提升。與之相适應的,分别選擇了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種經濟體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第二階段,中國在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積極發揮了政府作用,中國發揮政府作用不僅僅是彌補市場失靈更重要的還是基于制度要求。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在于:拓展了發展中國家獨立走向現代化的路徑,同時,中國的和平發展對發展中國家現代化也有着促進作用。
至此,會議第一場結束,各位學者進行了合影。短暫的休息過後,會議的第二場開始。第二場由孫熙國主持。
首先,張占斌發表了題為《中國道路與中國經驗》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從中國道路的本質、标識和時代特色的角度來講,中國道路就是圍繞着建設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由此探索走出的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道路取得成就的原因和經驗在于:中國共産黨把自己鍛造成一個心懷理想,有強大領導能力的先進型、使命型政黨;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引領,而且不停地進行理論的創新;堅守人民立場;緊緊圍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來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順應人類和時代大勢,努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與時代發展相适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強頂層設計,精心研制符合國家長遠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戰略;堅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群衆路線。
随後,來自芬蘭的佩蒂·哈基甯以《中國道路與世界經濟的發展》為題進行了報告。他從經濟結構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并與其他國家進行了對比。他講到,非常嚴格的集中式的計劃經濟在某些方面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而實際上,市場的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方面,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在金融危機時期的采用财政和稅收等政策頂住了整個世界經濟衰退的潮流,這是值得感謝的。此外,他指出,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的中國将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等新理念是幫助理解中國現階段發展的重要通道。中國領導人在環境方面提出的概念也是非常具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而目前美國在環境方面的立場卻不是建設性的。
接着,李玲以《智能化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為題進行了主題報告。她指出,從經濟學的發展可以看到,人類社會走向了新的階段。她認為,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生産力所帶來的這一系列變革必然會改變生産關系,而與這先進的生産力相匹配的正是新型的社會主義生産關系。她進一步認為,展望未來,在數據可以集成的時代,中國有希望構建一個新的生态體系,創造新型的社會主義,她稱之為智慧社會主義。
最後,孫熙國發表了題為《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産黨初心的堅守和追尋》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習近平主席曾從責任和目标、曆史使命、社會主義本質、黨的性質和宗旨、社會公平正義等角度思考和探尋初心。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慶祝大會上,習主席曾明确提出初心。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對初心和使命作了經典表述。不久後,2018年4月8日,總書記對初心作了精準的表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為世界謀大同。他認為,“三為三謀”是我們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
主題報告環節結束,互動和讨論開始。薩拉邦德、大衛·科茲、趙英男、丹尼爾·塞瑞拉、顔鵬飛就1978年後中國的國家農場和集體農場的歸屬、委内瑞拉政府不願采用激進政策的原因、美國政府立場的改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政治因素對改革開放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影響、中國模式是否可以适用于所有發展中國家、未來智慧社會中中國是否會走向計劃調節為主的問題提出了疑問,埃米爾·薩德、程恩富、李玲、尤裡·瓦裡西耶維奇、許建康等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針對性回答。研讨會至此告一段落,參會者前往中關新園共進午餐。
10月12日下午兩點,學術研讨會繼續進行。下午的第一階段的主題發言全程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劉軍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副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陶文昭教授首先做了題為《中國現代化實踐的探索》的主題發言。在主題發言中,陶文昭首先就中國在現代化内容、現代化步驟和現代化模式三個方面做了系統的闡釋,接着介紹了改革開放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過程。
随後,來自首爾國立大學國際關系研究生院的趙英男教授發表了《中國特色法治政策的形成與發展》的主題發言。趙英男的發言聚焦于過去20多年來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産黨對依法治國政策的高度重視,從曆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共産黨實行依法治國政策的原因,也就如何正确處理依法治國和黨的改革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寶貴見解。
接下來,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思想史研究所所長顔鵬飛教授做了《馬克思主義經典研究》的主題發言。顔鵬飛對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建議。一是在經典學習上,應堅持四個分清和以五大元素為标志的文本研究方法;二是強調田野調查和社會調查的過程。
第四位發言人為來自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經濟學的榮休教授大衛·科茲。大衛·科茲的發言題目為《中美貿易戰:沖突的根基和可行的解決辦法》。大衛·科茲分析了美國政府實行中美貿易戰的目的,指出中美貿易戰兩個根本性的原因,并就中美貿易戰的未來發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接下來發言的是來自于韓國瑞永大學的金允培教授。金允培的發言題目為《韓國人口變化與社會福利政策的應對》。在主題發言中,金允培介紹了韓國人口的變化以及相應的社會福利政策的應對措施,并就制定人口政策提出了三點寶貴的建議。
随後,來自天津大學beat365的劉志華副教授做了以《新中國與中東阿拉伯國家農業現代化道路比較》為題的主題發言。劉志華首先指出北大與現代化進程、現代化理論之間的淵源,接着展示了将中國與中東、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埃及農業做出對比研究的成果,對土地、農業生産等幾大要素做出了全面的闡釋。
下午第一階段主題發言的最後一位發言人為來自于韓國瑞永大學的具倫希教授,具倫希的發言題目為《韓國文化特征與數字轉型研究》。具倫希對韓國的代際進行了區分,同時展示了各代際的争論點與特點,也對數字創作人員和消費者的連接平台做了詳盡的分析。
至此,下午主題發言的第一階段結束。根據議程安排進行休息調整之後,學術研讨會進入了下午主題發言的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主持人為韓國瑞永大學副校長、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李龍洲。
首先發言的是《中國社會科學》經濟室主任許建康。許建康的發言主題為《初級階段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曆史定位》。許建康的發言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唯物史觀,以及兩大時代社會的基本特征的不同,第二部分就社會革命的時代做出闡釋,第三部分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曆史定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接下來,beat365官方网站孫代堯教授做了以《中國方案的邏輯》為題的發言。孫代堯首先就中國方案的曆史邏輯問題展開闡釋;其次,從哲學邏輯層面論證中國方案何以可能即中國方案是否具有普遍性;最後,孫代堯總結了中國方案的三大貢獻。
第三位發言人為來自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的張萬春副教授。張萬春的發言題目為《中國形象的會展塑造機制和法治路徑探索》。張萬春首先闡述了改革開放背景之下會展業本身的變遷和中國形象的律動,并闡釋了會展業對于中國形象塑造的内在機制、撬動機制和價值屬性,最後探讨了會展業的法制建設路徑。
随後,來自韓國瑞永大學的趙獻珍教授做了《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測度——以韓國社會企業為例》的主題發言。趙獻珍以韓國的社會企業為例,對社會企業的社會價值進行研究,并就經濟可持續的發展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接下來是來自于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的安帥博士做主題發言。安帥的發言題目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京津冀城市化進程回顧和未來發展研究》。安帥對中國城市化的内容、特點做出了分析,闡述了城市化研究的意義,并具體闡釋了京津冀地區城市化的特點、發展趨勢以及相關結論。下午第二階段主題發言的最後一位發言人為來自于韓國瑞永大學的金鎮英教授,金鎮英的發言題目為《從教育環境的變化看韓國高等教育政策取向——以韓國的大學教育為中心》。金鎮英加收的主題發言聚焦于教育,以韓國的高等教育為例,闡釋了韓國大學教育的變化以及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
至此,下午第二階段的主題發言結束,學術研讨會的讨論環節開始。郇慶治、宋朝龍、麥克唐納等專家學者分别就中美貿易戰的前景、中國人口政策調整的建議、朝核問題、新自由主義、高等教育等問題做出了提問,大衛·科茲、許建康、金允培和趙英男等專家學者做出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