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亞非司司長王镝主講beat3652019年秋季“形勢與政策”第四場報告會

12月14日上午,beat3652019年秋季“形勢與政策”第四場報告會在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外交部亞非司司長王镝作題為“中東形勢和中國中東外交”的主題報告。beat365官方网站王成英副教授等與1800餘名本科生共同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beat365官方网站程美東教授主持。

報告會現場

王镝從中東的基本情況、中國與中東曆史上的交往、中東當前的熱點問題、中國的中東政策以及外交官經曆等五個方面與北大師生進行了交流。

王镝作報告

王镝指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财富,使中東自古以來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為了讓大家對中東有更為直觀的理解,他從文明、宗教和民族三個角度對中東展開介紹。從文明的角度看,中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波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等諸多文明的發祥地和交彙地;從宗教視角看,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産生于中東地區;從民族角度看,這個地區主要有五大民族,即猶太民族、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土耳其民族和庫爾德民族。

王镝介紹了中國和中東國家悠久的交往曆史。自唐朝開始,中國和中東的交流互通就逐漸發展起來,古代絲綢之路就是連接中國和中東地區的重要紐帶。到了現當代,特别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和中東的交往開啟了精彩的新篇章。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支持中東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在1955年10月召開的萬隆會議上,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有了第一次直接接觸,并先後與埃及、也門、叙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建交。從1993年開始,中國成為石油進口國,中東地區與中國的交往又增加了新的時代内涵。在由争奪石油資源引發的戰争中,中國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與中東和平進程,積極勸談促和;跟地區國家的關系不斷發展升級;同時促進跟地區國家的務實合作,跟地區國家的能源、經貿合作大幅增長,展現了中國求合作、謀發展、促穩定的負責任态度。

針對當下的中東熱點問題,王镝表示:“看中東問題和形勢,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中東形勢的不确定性。”而造成這種局勢原因,從曆史上看主要是域外大國的插手和幹預。他認為,當前中東局勢可以歸納為兩個關鍵字,一個是“變”,一個是“亂”,程度也是近年來罕見的。王镝選取了巴勒斯坦問題、伊拉克問題、叙利亞問題、利比亞問題、伊朗問題等具有代表性的中東熱點問題,分析了造成中東不确定性的曆史和現實根源。總體而言,中東各大熱點問題之間都有内在的曆史聯系,現實當中又彼此影響。

王镝介紹了中國的中東政策。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中東方向上冷靜應變,迎難而上,奮力開創中國特色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政治上高度互信,相互支持;經濟上務實合作,成果豐碩。針對中東地區熱點問題,中國始終堅持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推動政治解決,支持中東地區國家自主探索發展道路,倡導發展促和平。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國一向倡導文明寬容,交流互鑒,主張用對話交流代替沖突對抗,通過在中東國家開設孔子學院、成立合作論壇、舉辦文明研讨會等方式,中國與中東國家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

王镝分享了作為外交人員自己和同事在中東工作的心路曆程,指出外交人需要具備敢于擔當、作風過硬的素質,還需要有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的精神。在他娓娓道來的講述中,外交人面對戰亂和艱苦環境時忠誠擔當、進取無畏的形象逐漸清晰,令人動容。“和平真好”,是王镝經曆了戰亂艱險回到祖國懷抱最真實的感受。他勉勵大家,同學們趕上最好的時光,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好好學習,學成以後為祖國作貢獻。

報告結束後,同學們結合報告内容和時事熱點進行提問。王镝就如何處理與中東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關系、怎樣認識當前的中東局勢、如何看待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發展等,一一進行了詳細而富于智慧的回答。

學生提問

程美東作總結發言。他指出,中東問題對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王镝的報告如涓涓溪流,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外交人員真可親,祖國真可愛,安甯太難得”。同時,報告也引人思考——當今時代如何處理民族宗教問題、怎樣看待後殖民主義時代的政治格局……也啟發着我們思考如何從“為世界謀大同”的角度來深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問題。

程美東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