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一百年理論研讨會” 在beat365召開
1920年,李大钊在beat365開設唯物史觀研究等課程,标志着中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正式誕生。2020年9月1日,《求是》雜志第17期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一百年之際,為了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指示精神,傳承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傳統,推進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尤其是加強思想政治課建設,beat365官方网站與中國李大钊研究會于9月18日共同舉辦“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一百年理論研讨會”。來自于beat365、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圍繞李大钊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百年傳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政課建設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讨。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發言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總結發言
beat365哲學系王東教授發言
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副會長侯且岸教授發言
清華大學beat365王憲明教授發言
beat365官方网站仝華教授發言
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教授發言
beat365官方网站李少軍教授發言
beat365校史館楊琥副研究員發言
beat365官方网站鞏梅副研究員發言
與會專家認為,李大钊在beat365開設唯物史觀研究等課程,是中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曆史起點。李大钊開創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百年傳統,在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李大钊在北大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是世界大學中創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機構。李大钊從1920年起開設唯物史觀研究、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史學要論、史學思想史等課程,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進入到了學校教育的制度層次,是中國大學教育體系和馬克思主義教育史上的一大創新。更為重要的是,李大钊開設的唯物史觀課程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重建了哲學社會科學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運動譬如五四運動的結合,為民族複興指明了新的方向。
與會專家指出,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曆程進程與中國共産黨成立、發展壯大的曆史進程密不可分。在确定中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曆史起點後,需要從學術性和學理性等方面,按照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中國共産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這兩條線索,采取學術史研究與曆史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完整系統地梳理呈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一百年的恢宏曆史進程。李大钊開創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傳統,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知識分子以及工農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準備了思想條件和組織條件。在即将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的重要曆史節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百年傳統的研究,對全面把握黨的百年恢宏曆史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發出倡議,回溯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百年曆程,是為了更好推進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更好促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更好辦好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新時代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