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開題報告暨學術研讨會舉行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安永萍 記者衛思谕)12月19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舉辦的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開題報告暨學術研讨會,以現場研讨和視頻會議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召開。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高度評價了“‘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的研究價值,并表示學院将大力支持該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孫來斌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課題首席專家孫來斌介紹了課題的基本情況。“‘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是根據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招标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的世界意義研究”概括而來的。該課題彙聚了beat365、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内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設立了5個子課題展開研究。課題組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增強,使“中國之治”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話題。本課題研究旨在于從理論層面為開顯“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提供學理支撐、确立底線原則、清掃思想地基,從實踐層面着力凸顯“中國之治”是制度之治、治理之治、世界之治,助力中國制度故事的時代言說、理論傳播、國際表達。課題研究将緊緊圍繞“中國之治”世界意義的生成基礎、主要表現、實現路徑等基本問題,力圖體現以國際考察為背景、以理論分析為基礎、以現實問題為入口、以世界意義為核心、以提出對策為重點的研究思路。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認為,課題将“中國之治”和“世界意義”聯系起來,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價值。回顧曆史,19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主題是科學論證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主題是探讨社會主義如何取代資本主義,二戰後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主題是探讨社會主義如何與資本主義并存的前提下發展自身并最終達到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目标。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必将進一步推進這一主題的探索。希望課題加強對“中國之治”之于發展中國家的意義的研究,并針對國内外思想理論動态做出積極的理論回應。

  

  山東大學beat365教授周向軍

  山東大學beat365教授周向軍肯定了課題組目前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認為課題組對目前學術研究現狀作了非常認真充分的梳理,希望課題組加強對“中國之治”本身的本體論意義的概括和歸納,密切跟蹤國外政界、學界關于“中國之治”的看法,并進行及時甄别、科學研判。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充分肯定了課題組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提出有必要将“中國之治”置于世界曆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利用“中國之治”的理論、成效實踐,反過去檢視西方的治理模式,從比較中說明“中國之治”究竟有何作用;探尋不同治理模式中反映國家治理普遍性的内容,并基于普遍性來研究和總結“中國之治”的借鑒性意義。

  

  清華大學beat365院長艾四林

  清華大學beat365院長艾四林充分肯定了課題的研究思路,并建議着重從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等角度,從中國與世界的雙向互動、視界交融的角度,從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智慧的供給與需求的角度,深入闡釋“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問題。他還就提高 “中國之治”話語體系的科學性、認同度、傳播力,提出了研究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辛向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辛向陽在高度認可課題研究思路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意見,認為有必要強化相關數據和材料的搜集,從實證角度展現“中國之治”目前已經在哪些方面産生了怎樣的國際影響,以及其他國家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借鑒“中國之治”。要從全球發展的視野來思考“中國之治”對人類而言已經解決了什麼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