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益學術沙龍第一期成功舉辦

2021321日晚,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主辦、由beat365官方网站承辦的“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學術沙龍第一期在線上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的近300名師生通過騰訊會議在線上參加。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理事長、beat365黨委副書記安钰峰教授,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前beat365和哲學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仰海峰教授等參加學術沙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出席并作為嘉賓發言。

 

本期學術沙龍的主題是“中國共産黨百年探索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邀出席沙龍的發言嘉賓有六位,分别是beat365黨委副書記安钰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常務副主編劉書林、中國農業大學beat365教授李桦、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教授郝立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鄭州大學beat365院長劉呂紅。沙龍分為上下半場,分别由鄭州大學beat365院長劉呂紅、中國農業大學beat365教授李桦主持。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理事長、beat365黨委副書記安钰峰教授發言的題目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論述中的“九個堅持”》。安钰峰書記認為:“九個堅持”是對教育改革發展實踐當中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觀點的系統總結。“九個堅持”表明黨将教育事業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去謀劃、部署,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一個完整、科學思想體系。為将“九個堅持”入腦、入心進而入行,需從方向、思路和措施三個角度把握其邏輯關系:從方向上講,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從思路來講,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從措施來看,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常務副主編劉書林随後發言,他的發言題目是:《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新成果的體會》。他認為,從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來,我們對“黨的領導”認識得更加深刻、表述得更加完善、态度更加堅定。而要加強和實現黨的領導,則要求我們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體制,處理好黨政關系。黨的領導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黨政分開的思想是将黨的領導與适當分工絕對化的表現。通過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我們應該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的系列講話和規定上來,明确堅持黨的領導是首要、根本的,具體分工是可以統籌進行的。結合兩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之意義所在,才能進一步加深對黨的領導體制的認識,堅持黨中央領導,堅持“兩個維護”、“四個意識”。

第三位發言嘉賓是中國農業大學beat365教授李桦,他的發言題目是:《樹立正确的黨史觀是堅定“四個自信”的根本》。他認為,“樹立正确黨史觀”的重要論述反映了我們黨的曆史自覺,也為學習黨史提供了認識黨史方法論的根本遵循。用唯物史觀來認識黨史是黨的曆史傳統,黨關于曆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即是運用唯物史觀認識曆史的典範。樹立正确的黨史觀要求深刻理解曆史背後的邏輯,準确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具體包括六個方面:我們黨的曆史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是一部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曆史大勢、處理中國和世界關系的曆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曆史;是一部不斷地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曆史;是一部偉大精神傳承、構築黨的精神譜系的曆史;是一部旗幟鮮明講政治,在鬥争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曆史。這六方面的落腳點在于旗幟鮮明地反對曆史虛無主義,構成了“四個自信”的深厚曆史基礎。

2c512ea9fb6dacbe3b9c82ec9eaf978

上半場三位嘉賓的精彩發言結束後,郝立新郝清傑分别作了點評。郝立新認為,安钰峰書記對習近平同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所作的邏輯梳理極具啟發意義,從邏輯上、從内在結構去把握經典作家和領導人的思想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劉書林老師強調的黨的領導要通過具體體制機制來實現非常重要,有利于我們理解為什麼要堅持“兩個維護”、“四個意識”。李桦老師談到的唯物史觀是我們研究黨史的指導思想,要抓住中國共産黨曆史的主題、主線、本質、主流,同時要批判曆史虛無主義等觀點也都是很有啟發性的。郝清傑特别強調了正确認識黨政分開這一問題。他認為,從改革開放前一直到新時代,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是一條主線,同時也要認識到在具體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方面的曲折探索過程,在具體的曆史條件當中去認識黨史上任何一個問題,才能得出客觀、公正、科學的認識。在自由讨論環節,劉書林老師針對郝清傑秘書長的問題作了補充說明,指出改革開放初期提出“黨政分開”的出發點在于解決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問題,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問題做出的探索性實驗,但不能據此将其絕對化、片面化。

 

下半場首先發言的嘉賓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郝立新,他的發言題目是《學好“四史”,增強“四個自信”》。他指出,學好“四史”的落腳點在于把握曆史規律以自覺認同、堅定“四個自信”。學習“四史”既要看到“多”,也要看到“一”。“四史”的時間不一樣,内容有側重;但其中蘊含着一個基本規律和基本趨勢,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源和流,再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發展過程,同時這個曆史也表明了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淵源和曆史基礎。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待四史,要堅持社會基本矛盾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堅持人民群衆的觀點、堅持認識與實踐、理想與現實相統一的觀點、堅持曆史辯證法的觀點。在學習曆史中,要善于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解決好五個認識問題: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曆史發展邏輯的有機統一,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符合國情和曆史發展趨勢的偉大選擇,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越性的現實依據,正确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的發言題目是《正确理解新時代》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們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核心問題。經過新中國六十多年、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長期探索,經濟社會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才進入了新時代。同時,十八大以來進入新時代也有一些顯著的标志: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确立了新的發展目标;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新時代深刻而豐富的内涵應從四個方面來把握:一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當中去理解理論概念;二是當前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構成新時代、新征程的出發點;三是注重頂層設計,立足當下,面向“十四五”規劃,走向2035年的遠景目标;四是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做出中國貢獻、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

dbba9bf670c250e70d56b22ec27071c

最後一位發言嘉賓是鄭州大學beat365院長劉呂紅,她的發言題目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的方法論運用》。她認為,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結合國際和國内兩個視野、發展和安全兩個大事、機遇和挑戰的兩個方面、立足于當前和長遠的兩重方位做出的一個戰略決策。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對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堅持和創新,主要表現在聯系的觀點、矛盾的觀點、發展的觀點運用上。基于聯系的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新發展格局科學統籌了國際、國内兩個大局,聯系了經濟發展的多重要素并整體協調,關注到經濟平穩安全發展穩定的根基問題。基于矛盾的對立統一屬性、主次矛盾之分、矛盾的特殊性,推動兩個循環雙向依存的實現,以堅持擴大内需戰略為重點的同時發揮經濟外循環的協同作用,并使新格局适應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運用發展的觀點,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抓住了我國消費升級與投資需求不斷增強的外向型發展的契機,以新機遇、新挑戰并存的局面為參照,順應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勢。

下半場發言結束後,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仰海峰作了點評。仰海峰教授高度評價了嘉賓們的發言,指出:三位嘉賓的報告都關乎着如何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何理解黨史教育的問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在世界格局、世界文化的建構中,如何找到一條引領中國前進的道路,如何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新哲學理念和話語體系;三位嘉賓的發言都體現出對這一大問題的深層次思考;目前,我們在指導思想上已經形成了自覺意識,在實踐上已經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要繼續以黨的領導來開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最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理事長、beat365黨委副書記安钰峰對參加本期活動的各位老師、同學表示感謝,請大家繼續關注和參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學術沙龍活動,并支持幫助學會工作的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秘書長、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代表秘書處介紹了此次活動的籌備情況,并對活動的後續計劃做了預報。

至此,本期學術沙龍圓滿結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積極緻力于面向高校師生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一屆理事會依托beat365官方网站,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積極嘗試宣傳方式創新。本次沙龍活動圍繞“中國共産黨百年探索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從教育改革發展、黨的領導體制、正确的黨史觀、學好“四史”、新時代、新發展格局等多個角度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讨,為理解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史的曆史意義、思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境界,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啟發,并受到了參會師生的一緻好評。分會将繼續推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學術沙龍活動,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者提供優質的平台,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