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周良書主講beat365“百年黨史專題”第二講

2021年4月12日晚,beat365“百年黨史專題”課程第二講在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開講。此次講座主題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由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周良書主講。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助理教授裴植主持。

講座現場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為何被稱作“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周良書從“中國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究竟是如何創建的”“黨的成立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等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闡釋,分析了中國共産黨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闡釋了中國共産黨成立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周良書作講座

周良書首先回顧了近代國人經曆千辛萬苦尋覓探求救國之路的艱難曆程。鴉片戰争後,洪秀全、康有為、嚴複、孫中山等人先後發起一系列革命和改良運動。不同階級競相登台、各種思潮紛紛湧現,但無一能徹底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時期,以李大钊、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廣泛接受新思潮、傳播新思想,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劑解決中國問題的“良藥”。周良書認為,其中蘊含着深刻的曆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是經曆了實踐檢驗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基本規律,選擇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民衆探索國家出路的必然結果。

從五四運動點燃國人愛國主義熱情,到工人階級逐漸發展壯大,再到各地早期黨組織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周良書結合圖片和史料,展開一幕幕曆史畫卷,梳理了中國共産黨創建前的曆史進程,特别強調了beat365在中國共産黨成立過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沒有紅樓精神很難産生紅船精神。”——北大進步師生為創建中國共産黨做了大量工作,不僅為建黨作了理論和思想上的準備,也為黨的創建和早期發展提供了堅固的組織基礎,輸送了卓越的領導人。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黨的早期組織的星星之火終于彙聚成一股統一的力量,漸成燎原之勢。

周良書圍繞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以及大革命前後的曆史時段,深刻闡釋了中國共産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産生的深遠影響。中國共産黨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示了明确的奮鬥目标。在北伐戰争中,通過提出北伐口号、發動工農運動争取工農群衆支持、推動北伐革命軍建立、在軍隊中開展政治工作等舉措,在國共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發展進程,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盡管後來遭遇曲折,但中國共産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路線,完善黨的制度,壯大黨員隊伍,為中國革命繼續向前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講座活動的最後,裴植向周良書頒發課程主講人聘書。

周良書對北大創新形式開設“百年黨史專題”系列課程給予高度評價。“在beat365講授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具有特别的意義。希望同學們通過課程加深對中共黨史、北大曆史的了解,不忘黨的初心、牢記為民使命,增強‘主人翁’的精神,更主動地投入到專業學習中,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課程以全新角度闡釋了‘隻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這一命題,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共産黨成立對中國發展的深遠影響。”聆聽講座後,數學科學學院2020級博士生陳爾默說道。

藝術學院2020級碩士生高逸凡對中國共産黨在大革命中起到的先鋒和表率作用印象深刻。“作為研究生骨幹,我們在組織各項活動的過程中也應當發揮先鋒和表率作用,更好地服務同學、院系、學校乃至社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團人才。”

“百年黨史專題”選修課程于2021年春季學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課程為系列講座形式,共8講,後續課程還将就不同主題,圍繞不同曆史時期的重大事件講述黨史國史。課程采取主教室現場授課、直播+各校區線下集中上課的方式,校本部、醫學部、深圳研究生院、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同步開課。

理教直播課堂

醫學部直播課堂

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直播課堂

主講人簡介:

周良書,法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現為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執政黨建設研究。北京大钊學社副社長。2011年入選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培養人計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兩項。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

文章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