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張永主講beat365“百年黨史專題”課程第三講
2021年4月28日晚,beat365“百年黨史專題”課程第三講在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開講。第三講以“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為主題,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張永主講。beat365黨建所所長王久高主持。
課程現場
課程聚焦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1937年,從“大革命失敗後的嚴峻形勢”“創建紅軍和開辟蘇區”“長征與中國革命的曆史轉折”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共産黨創造性地開辟“武裝割據”和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井岡山道路”的艱險曆程。張永認為,這十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十年,确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部分政治原則。
張永作講座
張永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産黨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國民黨的殘酷鎮壓中,大批共産黨員遭到殺害,很多人脫黨、叛變,少數勇者繼續奮鬥,成為革命骨幹,同時大批暴動農民加入,農民黨員比例從20%增加到80%,中共在血與火中艱難轉型。“通過這些英雄鬥争的具體事例,我們可以看出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勇敢與了不起。”張永說道。
張永詳細介紹了“人民子弟兵”的創建與發展。北伐期間,在農民運動遭到血腥鎮壓後,很多農會幹部和革命群衆反擊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武裝,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大革命影響最深的地區形成了許多紅色遊擊隊,這些遊擊隊成為紅軍的重要來源,并建立了小塊蘇區。“紅軍是有信仰的軍隊,與舊軍隊相比具有一種嶄新的風貌,除了軍事功能,他們還擔負着傳播政治信仰、發動和組織農民群衆的使命,擁有和群衆打成一片的草根精神。當時中國農村普遍極度貧窮,‘窮人的隊伍’獲得了廣泛支持。”
長期受到優勢敵人圍攻,中國共産黨不僅沒有被打倒,還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和紅色政權,并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張永指出,發展從來都不是線性的,而是波動的,在革命年代“越困難的時候,領袖越不能離開”,這對我們現代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他勉勵同學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咬牙堅持一下,可能就會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曆史與現在是相連接的,我們隻有深入地學習和了解曆史,才能夠更好地把握現在和未來。”張永對北大開設“百年黨史專題”課程高度肯定,他推薦同學們閱讀《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獻資料,從而對本次課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共産黨“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的認識。
學生認真聆聽
“今天聽了張永老師的講座,再一次從不同視角回顧了1927-1937年這重要的10年,關注到很多曆史長河中的細節。即便身處在不同的曆史年代,經曆着不同的社會事件,但愛國奮進的心是相通的。當年革命先烈為了民主奮鬥、為了信仰鬥争的種種努力,今天已經化為燦爛的現實。生長在今日欣欣向榮的中國是我們的幸運,我們要不斷學習黨的民主集中精神,在新的時代繼續奮進。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在新時代舞台上,共同唱響我們這個時代的愛國精神。”人口研究所2020級碩士生趙蔓說道。
社會學系2020級碩士生茅雨薇表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講到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中國共産黨曆經艱難,幾經分裂重組。但老一輩的共産黨人經受住了考驗,堅持下來,到了1930年,就迎來了黨的一個爆發性的發展。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勝利就在前方,這給了我重大的啟示。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老一輩的經驗,堅持下去,勝利必将屬于我們。”
課程開始前,王久高向張永頒發課程主講人聘書。
“百年黨史專題”選修課程于2021年春季學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課程為系列講座形式,共8講,采取主教室現場授課、直播+各校區線下集中上課的方式,校本部、醫學部、深圳研究生院、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同步開課。
理教直播課堂
醫學部直播課堂
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直播課堂
主講人簡介:
張永,生于1971年,遼甯沈陽人,曆史學博士,beat365馬克思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近現代政治史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和中共黨史。
文章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