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孫代堯主講beat365“百年黨史專題”課程第七講

2021年5月26日晚,beat365“百年黨史專題”課程第七講在英傑交流中心第二會議室開講。第七講以“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由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孫代堯主講。beat365官方网站助理教授裴植主持講座。

課程現場

課程從大曆史的視角對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全面剖析,從時代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中國道路的“接力”探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回顧了中國共産黨選擇、踐行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風雨曆程,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深遠影響。

孫代堯作講座

孫代堯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與時代發展之間的密切關聯。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是對時代變局的回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社會主義,是新技術革命與新工業時代的社會主義,也是東亞覺醒時代的社會主義”,時代主題的轉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起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也離不開對過去實踐經驗的總結。“文化大革命”帶來的錯誤促使社會跳出僵化的“蘇聯模式”,順應人民對于改革的期盼,在高瞻遠矚、堅強有力的改革領導集體的引領下,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孫代堯對中國道路的“接力”探索過程進行了回顧,闡明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的接力關系,展示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改革開放促成了當今社會的劇變,而毛澤東時期積累的多方面曆史遺産同樣為改革開放奠定了重要基礎。兩個曆史時期互不否定,分别用兩種體制創造了兩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迹,本質上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探索。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南方談話時期的“開辟新道路,創立新理論”,到十五大前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再到新世紀新階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的探索已經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走好“更偉大、更艱苦”的後半程,跑好曆史的“接力賽”,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文章”。

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發展對于中國和世界又有何重要意義?圍繞這一問題,孫代堯從五個方面進行講授。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在“結構”與“體制”層面的雙重轉型,揭示了其中蘊含的曆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發展是偉大的覺醒、偉大的革命,極大改變了中國、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再次,中國推動了社會主義從單一模式向多樣化發展;第四,中國為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提出了目标明确、科學理性的戰略規劃,超越了既有的發展理論和現代化模式。最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世界的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為人類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學生認真聆聽

“習總書記提出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指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對于百年黨史的學習無疑是很有必要的”,孫代堯對北大開設“百年黨史專題”課程予以高度肯定,他推薦同學們閱讀習總書記的《論中國共産黨曆史》和中宣部出版的《中國共産黨簡史》等書籍,同時也可以通過參觀展覽、思政調研等多種途徑學習黨史,通過實踐增進理解。

課程開始前,裴植向孫代堯頒發課程主講人聘書。

“百年黨史專題”選修課程于2021年春季學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課程為系列講座形式,共8講,采取主教室現場授課、直播+各校區線下集中上課的方式,校本部、醫學部、深圳研究生院、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同步開課。

理教直播課堂

醫學部直播課堂

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直播課堂

主講人簡介

孫代堯,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博雅特聘教授,《beat365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擔任beat365社會科學學部學術委員、beat365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的曆史和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發展理論的教學和研究。

文章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