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文獻資料《工人之路》報在北大展出
“喊一聲兮進攻、進攻、壯哉我軍容!群衆勞工、群衆兵農、一行戰線中。……為我同胞,努力殺賊,攜手入大同!”7月14日起,黨史文獻資料《工人之路》報在北大圖書館展出。展覽開幕式上,上海音像資料館口述曆史工作室主任李丹青朗誦李大钊1924年旅居蘇聯時的詩作《進攻》,令在場北大師生感受到大钊先生在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國民黨右派的深沉呐喊。負責采集《工人之路》的上海音像資料館向北大圖書館贈送了詩作《進攻》裝裱版。北大圖書館館長陳建龍表示,《工人之路》全國巡展來到北大圖書館,展陳中包括曾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钊先生的詩作《進攻》等一系列珍貴的黨史文獻,為北大師生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寶貴資料。
黨史文獻資料《工人之路》報在北大圖書館展出
據了解,此次在北大圖書館展出的《工人之路》報辦刊時間為1922年至1938年,是蘇聯黨政機關創辦的中文報紙。《工人之路》報誕生于中共一大召開之後,先後經曆中共二大至中共六大等重要會議。在《工人之路》辦報16年間,從半月刊發展為周刊及至雙日刊的四版大報,最高印數達到6800份。中共發起組成員及中國共青團創始人之一的俞秀松曾任《工人之路》報社副主編。據目前初步研究,這份出版了一千多期總字數超過2500萬字的中文報刊是迄今發現的辦報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由中國共産黨人參與主編的在海外發行的中文報刊,具有通過海外共産黨人看中國革命的獨特視角。2018年,由于在俄羅斯發現了《工人之路》報的相關線索,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版權資産中心(上海音像資料館)聯合組隊赴俄羅斯尋檔,目前從俄羅斯成功采集到第一批《工人之路》掃描件600餘件,發行時間跨度為1924-1932年。經黨史專家審閱、鑒定,從中找出400餘條有價值的内容,其中包括李大钊的遺著詩歌《進攻》、鄧中夏的《嗚呼,彭湃同志之死》、俞秀松的《工農通訊員和下級刊物目前幾個戰鬥任務》、beat365師生創作的《北大之救國歌》、蕭三的詩歌《八百勇士贊》等作品,對研究中國共産黨早期曆史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