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隆重舉行2021年畢業典禮
7月14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2021年畢業典禮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隆重舉行。學院院長仰海峰老師、黨委書記孫蚌珠老師和學院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和行政教輔老師、2021屆全體畢業生、政治經濟學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班全體畢業生、2021屆畢業生70多位親友以及部分在校生出席典禮。典禮儀式由學院副院長宋朝龍老師主持。
典禮在充滿溫情和回憶的畢業視頻中拉開帷幕,視頻記錄了同學們在北大、在馬院的學習生活中所留下的美好記憶,也寄托着同學們對未來的期待和展望。視頻播放結束後,畢業生代表獻唱優美動聽的暖場歌曲《轉身之間》《少年》《我們都是追夢人》《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聲悠揚,情真意切,既表達着畢業的喜悅,也表達着馬院人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宋朝龍老師宣布beat365官方网站2021年畢業典禮正式開始。全體師生起立,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老師宣讀了市校級優秀畢業生名單以及beat365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名單。她希望受到表彰的畢業生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不忘初心,把青春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精彩人生。希望全體在校生以優秀畢業生為榜樣,努力學習,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立志成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孫熙國老師宣讀了學位獲得者名單。向同學們通過刻苦努力,順利完成學業,取得beat365研究生學位表示熱烈祝賀。
學院給每一位畢業生精心準備了2021屆畢業生專屬領帶和絲巾,它也将見證每一位畢業生今後繼續成長的過程。與會導師向畢業生贈送畢業紀念品并合影留念。
王文章教授作為導師代表寄語畢業生。他祝賀同學們圓滿完成學業,并希望同學們始終保持北大人濃烈的家國情懷,争做具有使命感的君子;始終保持北大人獨立思考的理性精神,争做追求真善美的君子;始終保持北大人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争做自強不息的君子;始終保持北大人的開拓創新精神,争做厚德載物的君子。
碩士畢業生代表尹航發表畢業感言。他回顧了自己在馬院難忘的學習時光,感念于老師們的悉心指導、父母的殷殷關切、同窗們的深情厚誼。他表示,作為北大馬院畢業的新時代青年,一定會以民族複興為己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實際行動诠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博士畢業生代表李亞男發表畢業感言。她認為北大馬院教會她的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更是一種科學把握世界和社會發展的思維方式,在學院學習生活樹立起來的信仰,是能夠滋養一生的力量。她代表博士畢業生莊嚴承諾:一定會牢記北大馬院人的初心和使命,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将青春理想融入到民族複興偉大事業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畢業生向導師代表和親屬代表獻花緻謝,感恩老師們的傳道授業和父母的養育之恩。一束束鮮花,飽含着學子們的濃濃感恩之情,很多人眼裡都閃爍着激動和感動的淚光。
最後,學院院長仰海峰老師緻辭。他代表學院全體師生,祝賀同學們順利畢業,同時也向為同學們辛苦付出的老師、家長和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同學們生逢其時,在燕園見證了一系列重要的曆史時刻: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beat365,專門來到beat365,給予我們莫大的激勵和鼓舞。我們先後迎來了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的大喜之年,我們共同見證了這一偉大時刻,再一次經受了洗禮。黨的事業、國家的發展、學院的進步,為馬院的同學們打上了富有自身特點和優勢的烙印,形成了特有的氣質。這些特點和氣質,将成為同學們未來生活的優勢與力量。第一個優勢和氣質是堅定的政治信念。對馬院的同學來說,立乎其大就是堅信馬克思主義、堅信黨的領導,将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中。第二個優勢和氣質是思想的力量。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鮮活的思想。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工作中,勤于思考,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建構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發揮自己的理論優勢,發揮思想的力量。第三個優勢和氣質是集體主義精神。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可能以孤立的個體為基礎,而要以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為前提。希望同學們堅守集體主義精神,憑着一顆公心,走遍千山萬水,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他祝願同學們保持自己的氣質,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在今後的工作中鵬程萬裡、捷報頻傳。
在全場合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聲中,典禮圓滿結束。
在典禮開始前,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老師、黨委副書記李石生老師與全體畢業生來到校内李大钊同志塑像前,向李大钊同志敬獻花籃并進行畢業宣誓。通過簡短而莊重的畢業宣誓儀式,引導每一位畢業生銘記北大先賢和革命先輩教誨,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百年征程,在黨的旗幟指引下,堅定信念,堅守初心,砥砺奮鬥,甘于奉獻,擔當時代新人責任,實現成才報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