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蓬勃生機——各國學者聚焦馬克思主義發展
第三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北大召開。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題: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蓬勃生機——各國學者聚焦馬克思主義發展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曹槟、馬曉冬
正值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beat365——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第三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17日至18日舉行。近300位中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在線上線下相聚,探讨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發展。
這一由北大2015年創辦的國際性會議,旨在為全球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搭建平台,推進中國和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交流。今年受疫情影響,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位國際學者通過線上方式參與讨論。
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現代化的中國經驗”“百年中國共産黨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等多個專題論壇及高端對話密集舉行。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經驗等成為各國研究者熱議的話題。
17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影響人類思想史,也深刻改變整個世界。
“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依然具有重要時代價值,仍然是人類思想和知識發展的最高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姜輝在大會上說。在他看來,盡管今天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已發生深刻變化,馬克思主義依然熠熠生輝,閃耀着真理光芒。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的靈魂和旗幟。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中國實際出發,帶領人民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締造世界奇迹,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馬克思主義行就行在它是科學的理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回答了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未來之問。”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毅說,“百年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我認為中國找到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并從中受益。”俄羅斯經濟學家、理論家、莫斯科大學教授亞曆山大·布茲加林表示。
莫斯科大學教授亞曆山大·布茲加林在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在“現代化的中國經驗”分論壇上,莫斯科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阿茲列托維奇在視頻中表示,中國蓬勃的發展源于走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通過不斷改革,改善人民生活,促進了社會經濟更有效率地發展,還制定了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标,其改革的核心一直都是圍繞人民的福利,這些都已得到充分證明。”
“我認為中國共産黨人具有遠見卓識,他們制定的規劃面向未來,考慮到所有人群的全面發展、全人類共同的福祉。”意大利學者安德瑞·卡托納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為重要的特征和優勢,也是中國能大步向前、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危機正帶來嚴峻挑戰。馬克思主義是否能指引人類走向更美好未來?中國道路能否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姜輝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創新成果。
“盡管今天我們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如曆史唯物主義、人民立場等都具有永不褪色的價值。”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副院長陶文昭教授說,隻要站在人民立場上、着眼于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握科學規律解決問題,方向就不會錯。
中外學者在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的專題論壇上交流。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在新的征程上,我們還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他表示。
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教育及傳播。截至今年6月,由北大于2015年牽頭實施的中國重大基礎性學術文化工程《馬藏》已出版4部14卷,共900萬字。此項工程計劃用約20年時間,編纂一部在世界範圍内較為齊備和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獻總彙,以經典文獻再現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和中國的發展曆程。
“我們還需要造就新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亞曆山大·布茲加林認為,除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外,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也是當前面臨的挑戰。
文章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