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舉辦“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新進展”系列講座
2021年10月14日至15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組織主辦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新進展”系列講座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複旦大學哲學學院、beat365“雙聘”教授、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名譽會長陳學明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張亮教授,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韓秋紅教授,複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鳳才教授,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哲學院王雨辰教授擔任主講人,活動由beat365官方网站郇慶治教授主持,來自校内外的50餘名師生參與活動。
活動現場
在“對‘人類文明新形态’的若幹思考”專題講座中,陳學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資源及其内在關系出發,指明了“人類文明新形态”重要論述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标三種不同表述的統合作用,闡述了“人類文明新形态”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态層面的全新内涵與特征,揭示出“人類文明新形态”對資本主義文明的揚棄與超越,強調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對于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态”深化構建的核心作用。
在“英國文化唯物主義的曆史、理論及其效應”專題講座中,張亮介紹了英國文化唯物主義思潮興起的思想史背景、代表人物與著作、理論發展的代際邏輯及其對當代中國的理論與方法論意義。作為“文化馬克思主義”下的一個次級概念,“文化唯物主義”意表由威廉斯、湯普森等第一代英國新左派所開創的一種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傳統,旨在通過對工人階級文化特質的具體分析,揭示出社會主義運動主體革命性的境況變遷。
在“當代資本主義生态批判的新視野”圓桌論壇中,韓秋紅、王鳳才、王雨辰圍繞生态學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問題,進行了各具理論視域與話語特質的學術對談。韓秋紅由生态危機的雙重本質談起,從自然與人文兩個意義出發,闡發了生态危機理論研究在當代需要回應的主要問題,揭示出重新理解人的異化及其複歸對于資本主義生态批判的重要意義,并對哈特穆特·羅薩等人的生态批判思想作了理論辨析。王鳳才立足于對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資本主義生态批判文本的系統梳理,圍繞《啟蒙辯證法》等核心著作,明晰了資本主義生态批判在社會批判理論中的總體定位,提出了以“和諧論自然觀”超越“征服論自然觀”的綠色發展積極路徑。王雨辰從總體上對生态學馬克思主義當代發展的亮點、特點、難點作了理論分析,指出了生态學馬克思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生态中心主義的張力關系,明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與西方生态文明建設的本質區别。
在總結環節,郇慶治指出,在當代中國的現實語境之下,要把生态學馬克思主義放在更廣義的語境中來理解,生态學馬克思主義具有特定的意涵、意旨,其所涉及的諸多理論問題都具有深刻的複雜性與挑戰性,如自然價值問題、生态道德問題等,如何用生态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源來回饋中國現實,是學界未來研究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