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會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重點研究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問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及《關于召開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
11月12日上午,beat365組織師生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觀看新聞發布會直播。
11月15日上午,學院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議,進一步學習領會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學院黨政班子全體成員、教工黨支部書記和黨委組織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主持。
孫蚌珠領學了《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的主要内容,并組織大家開展讨論。
院長仰海峰認為,此次全會深刻總結了黨的各個曆史時期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說明全會通過的公報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理解黨的奮鬥曆程,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院要發揮好學科優勢,認真做好全會精神的學習研究闡釋。
黨委委員孫熙國指出,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問題,中國問題、世界問題怎麼看、怎麼辦,在公報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他表示對公報在關于“十三條經驗”的總結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定位,感觸很深。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黨支部書記黃宇藍結合個人經曆談了學習體會。在疫情防控需要的21天封閉管理中,基層幹部與人民群衆朝夕相處,用切實的行動緩解處于封閉管理的人民的焦慮,點點滴滴的行動讓老百姓吃了定心丸。這正是公報關于“面向未來”所強調的中國共産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的體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張會峰比較了這次決議與1945年、1981年發表的曆史決議的異同,認為前兩次決議都是落腳在重大問題上,這次決議将重點放在對成就和經驗的總結上,體現了曆史發展階段主要矛盾的不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史春風指出,黨的“十個堅持”是我們回望過去、展望未來非常重要的總結,深入解讀黨的“十個堅持”,将對理論的解讀與我們的教學、科研實際結合起來,是當前思政課教師很重要的責任。
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黨支部書記王成英對“十個堅持”中關于“創新”的論點深有感觸,她認為需要借會議精神武裝自身、增強本領,使自身的教學管理水平上升到新高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林鋒認為,強調“初心”和“使命”,說明我們黨在未來的路怎麼走這個問題上保持着清醒的認識。他結合思政課教學,指出教好思政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同時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業,下一步要加強課程思想性建設,以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為目标。
黨委副書記馮雅新關注到公報的精準用詞,體現了對重要問題的權威概括。她認為過去的曆史決議主要強調國内發展情況,近年來尤其是這次決議中,習總書記更多的強調世界影響等方面,這是國際視野的一個重要體現。公報中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的時代課題進行了完整概括,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理論邏輯的發展。
副院長王在全認為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進入時代,面對“四個考驗”,需要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加強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領導能力。
副院長宇文利指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命題就是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命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新飛躍”,思政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加深對這一命題的認識,引導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曆史成就是什麼、新飛躍是什麼。
副院長劉軍認為,這次決議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同時也具有世界曆史的高度,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兩個确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的決定性意義。
副院長宋朝龍簡要談及個人對“四個階段”和“十個堅持”的理解。他彙報了人才培養工作與學習全會精神相結合的情況,例如講師團已經全面鋪開了關于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和宣講。
副院長陳培永認為“新的曆史飛躍”這個提法要重點關注,有必要将“飛躍”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的重點問題進行關注,需要在學理上加強對“飛躍”的闡釋。
孫蚌珠在會議總結時肯定了學院教師将對理論成果的學習貫穿到教學和科研中的自覺性。她強調,各黨支部要結合巡視整改和課程建設、學科建設、學院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緊,繼續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