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六講第二講:主體性、時代性、創新性——陳培永研究員講述“中國式現代化”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國共産黨将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适逢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建立一百周年、北大團校創辦四十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斷保持和增強團員隊伍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beat365團委、beat365、中國青年報社教育科學部聯合開展“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北大團校新時代“理論六講”系列報告活動。

相關報道截圖

首期“理論六講”視頻已在中國青年報官方客戶端、微信公衆号、微博進行全平台覆蓋、全時段主推的系統宣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持續讨論。

 

3月11日下午,北大團校新時代“理論六講”系列報告第二講在雙創中心報告廳舉行,beat365副院長、研究員陳培永應邀主講“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幾個基本問題的學理性思考”。校團委副書記俞荔瓊、beat365團委書記曾格子、校團委組織部部長王劍參加活動,第38期高級團校學員及第三期新生團支書培訓班學員參加。活動由第38期高級團校第二組組長、社會學系2019級本科生陳伊涵主持。

報告會現場

陳培永系統性闡釋和厘清了“中國式現代化”概念提出的曆史背景與理論邏輯。他表示,鴉片戰争以來中國在西方資本的全球擴張中被迫卷入現代化浪潮;新中國成立後,以“四個現代化”為主要内容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扭轉了這一被動局面。中國共産黨基于我國國情與曆史傳統,努力克服中國人口規模巨大、國内外形勢錯綜複雜等諸多難題,創設出全新的中國式現代化方案,實踐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一全新方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樣式性和經驗性和可資借鑒性,成功塑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總體方向。

陳培永作分享

陳培永對比中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異同,準确揭示了西方現代化以資本和市場邏輯為主導的、以所謂自由民主為核心理念追求的本質内核。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宣示了我國不認同西方現代化是唯一的現代化模式、不承認資本主義現代化是值得各國追求的現代化的立場。在學習西方先進經驗的同時,必須規避其現代化進程中的彎路與錯路。他強調,要基于中國制度,推進對人權、自由、民主、法治、正義的理論體系研究,建構中國式人權論、自由論、民主論、法治論、正義論;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講好中國故事,争取國際話語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鞏固中國話語體系。

陳培永提醒同學們警惕部分西方輿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歪曲和抹黑,要跳出執政黨和政府權力強大的國家就不是現代化的國家的邏輯陷阱。他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重點在于“公權力塑造”,防止權力私用、特權濫用,追求民主和法治,要讓權力更好發揮強有力的、正确的主導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勞動者獲得感、幸福感。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沒有給資本操控政治、主宰權力以合法性和正當性,我們應認清資本運作同資本邏輯主導的根本不同,引導資本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服務。

學生認真聽講

在問答環節,有同學提問,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陳培永表示,要在理解領悟中國式現代化同西方現代化道路間的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拓展世界視野和國際思維,充分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性、時代性、創新性,凝聚共識、激發力量,增強推進中國社會進步、繁榮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發揚自立自強、創新創造精神,不斷拓寬、延展、完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偉大事業。

學生提問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校團委将緊密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線,在思想引領上求實效,在服務大局上有作為,開展好“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團結帶領北大團員青年銘記我們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的偉大曆史貢獻,在青藍相繼、薪火相傳的生動局面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活動合影

學習感想

法學院2019級本科生 任芷誼:

中國式現代化是能動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實踐中建構中國自己的理論體系,在發展中不斷汲取西方現代化的經驗教訓,以他山之石,攻我之玉。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代潮頭,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現代化道路上赓續前行、奮楫争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繁榮。

元培學院2019級本科生 楊梵:

在老師的講解中,詳細說明了中國式的現代化的豐富内涵:中國式的現代化是從被動的現代化,在探索過程中把握中國自身的經驗、社會結構和人類社會一般的發展進程,從而轉變為主動的和帶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制度體系和發展道路。結合平時社會學和政治學課程上學習的内容,我深受觸動、倍感振奮,作為新時代北大青年,我們不僅要繼續在實踐意義上深化改革,探索特色道路,還要發展出與中國特色相匹配的理論建構,話語體系和多元的評價标準,才能推動現代化更全面的發展。

外國語學院2019級本科生 彭嘉婷:

西方的現代化不是唯一的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打破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神話,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固有弊端。我們充分吸收人類文明發展中一切有益成果,将外來文明成果和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結合起來,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既反映了中國傳統智慧,又體現了“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特性,展現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政府管理學院2019級本科生 鄭玥:

在過去的峥嵘歲月中,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成功走出變被動為主動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進了全新選擇。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重擔在肩,自應奮勇向前,承起曆史使命,接續前輩不懈努力,在未來再創民族輝煌複興。

 

2022/03/31 信息來源: 校團委

編輯:悠然 責編: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