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風采 | 有信仰的青春火樣紅 ——記beat3652020級博士生2班
【編者按】 beat365“班級五·四獎杯”榮譽稱号設立于1998年beat365百周年校慶前夕,是學校授予班集體的最高榮譽,每兩年評選一次。今年是第十三屆“班級五·四獎杯”評選,共有10個班集體獲此殊榮。為充分發揮優秀典範的示範效應和榜樣力量,引導和激勵更多北大學生不斷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激發集體進取精神,本報推出“青春風采”欄目,講述他們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故事。本次刊登的是beat365第十三屆“班級五·四獎杯”獲獎者beat3652020級博士生2班。
2022年5月24日晚,剛剛在beat365快遞服務中心完成全天候疫情防控志願工作的同學們整理好身上的“紅馬甲”,揮灑着汗水,洋溢着笑容,展開旗幟合影留念。這是beat3652020級博士生2班圓滿完成的又一次主題黨團日活動,在這個由24名同學組成的優秀班集體裡,一半以上的同學擔任了學生幹部,黨員所占比例高達92%。班主任李旸老師欣慰地介紹道:“我們就是一個一心向黨的班集體!”他們一起在青春征程上奮勇前行,留下了沉甸甸的成績和生動鮮活的故事。
攜手——同心山成玉,共建家文化
翻開班級集體相冊,滿滿當當都是班級外出參觀和實踐活動的合影照片。圓明園、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英雄紀念館、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到處都有他們集體學習的身影。
進入博士階段,同學們的各項學習任務愈發繁重。如何在配合個人安排的基礎上加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成為擺在班委會面前的第一項難題。面對班級成員來自四個不同專業,空閑時間難以協調等困難,他們靈機一動,根據專業性質和上課時間将同學們劃分成了三個黨小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班級治理模式——“一核兩翼N小組+班會”建設的模式。在實踐日期内,各個小組靈活安排,奔赴不同基地。圓明園實踐團選擇在“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開放當日興緻勃勃踏上行途。團隊負責人林楊千回憶道:“分小組之後,每個小組的規模大概隻有7、8人,大家參與度高了、話簍子打開了、心也更近了。”
在特殊節日裡,班委會牽頭給同學們發放節日禮物、籌備集體活動。有班集體在的地方,就是屬于我們的家。這個家庭的大家長,自然就是溫柔堅定的班主任李旸老師。作為班主任,她全心全意關心呵護着每一位同學,走訪、談心、纾解煩惱,“跟老師在一起是輕松愉悅的,她教我們做好學問,也帶我們成長為更好的人。”一位20級博士生2班的同學這樣形容和李旸老師在一起的感受。
在這樣溫暖的集體中,同學們各有所能、各展其長,共同記錄着屬于這個大家庭的小故事。此前班級參評beat365“示範班集體”,同學們為答辯如何結尾絞盡腦汁。趙睿夫同學揮毫創作了一首《破陣子·燕園逢》,字裡行間是對同學們燕園相聚的滿滿感恩,昂揚的詩詞展現的是青年班級的意氣風發。班長程天民同學在答辯最後朗誦了這篇詩詞,“浣劍砺鋒憑進取,困知勉行往無前。”将氣氛推向高潮,成功助力班級從51個參評班級中脫穎而出,摘取榮譽。

班級集體參觀香山革命曆史紀念館
播種——聚星成火,傳遞青年聲音
在班級自我建設的基礎上,對于如何發揮beat365博士班的專業優勢,将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将青年探尋求索的聲音傳遞出去,同學們更是集思廣益、各展風采。
自從博士入學以來,班級很多同學自發踴躍地參與到了beat365研究生講師團的建設中,成為講師團的核心骨幹。班級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搭建起了屬于博士生2班的講師隊伍。2021年4月,2020級博士生2班黨支部邀請哲學系2019級博士生黨支部、工學院2018級博士生黨支部成員參與集體宣講,并在校史館舉行了黨史學習教育系列宣講活動啟動儀式。其中陳曉儀、程天民同學分别以李大钊先生的革命曆程和中國共産黨的精神譜系為主題,進行了紅色主題宣講。陳曉儀同學介紹:“宣講并不是一個單向的傳輸,并不是說我們講完了就結束了,我們特别增加了黨團支部成員提問、研讨、思想交流的過程,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在朋輩講師互相研讨、學院領導點評勉勵的過程中,思想的火花進一步迸發。宣講不僅停留在班内、院内,還走進了多個院系、多所學校,乃至遍布大江南北。同學們走進工廠、走入社會,真正成為傳播黨的聲音、講好黨的故事和服務社會的親曆者、奉獻者。

黨課宣講
要傳遞青年聲音,就要大膽走出去。同學們積極參與黨史紀錄片的錄制和宣講,北京衛視紀錄片《播火》《檔案》等欄目都留下了博士生2班同學們的身影。程天民同學回憶自己擔任《再回首覺醒年代》節目講述人的經曆,深感激動和榮耀。“當時我們是完全以學生的身份參加節目錄制,能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講黨史故事,不僅緊張,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這樣的經曆,也使得同學們對如何講好黨史故事、如何把馬克思主義更好地大衆化有了更為感性、更為切實的體會。
傳遞青年聲音,不僅體現在口頭上,更落實在實踐中。在博士一年級和博士二年級上半學期,班級組織參加了各類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尚娜娜同學介紹:“社會實踐,是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實踐的重要途徑,我們隻有真正去了解,去經曆,才能對理論和書本有更好的感知。”就在采訪的前一天,2020級博士生2班黨團支部投身到beat365防疫志願服務活動之中,黨團支部的9位成員以“接力”的方式完成beat365快遞服務中心點位的全天候疫情防控志願工作。作為志願者一員的尚娜娜同學介紹:“當時接到通知,同學們報名特别踴躍,在下午伴有雷陣雨的情況下,大家的服務熱情仍然高漲。”在揮灑智慧和汗水的過程中,他們說得更多的是榮幸和感謝。“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是旁觀者,而應是參與者、奉獻者”。正是在這樣的使命和誓言下,他們走向城鎮鄉野,走進田間地頭,“以青年影響青年,用理論回應現實”。正是在一次次播撒希望的過程中,青年的聲音被傳播得愈廣、愈遠。

班主任李旸老師策劃講師團
揚帆——沉潛精進,做理想的馬院青年
正像班主任李旸老師所言:“在馬言馬,胸懷家國天下”的深刻意涵不在言語之間,堅持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和人生觀才是需要長期貫徹的标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在燦爛而短暫的榮譽和成績之外,同學們還在日常生活中一以貫之地積蓄着知識和理想。
在變動時代,要從經典著作中汲取力量。beat365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讀書會,2020級博士生2班的林楊千同學是“新思想經典文獻讀書會”的負責人。“三位同學分享,三位校内外的老師做點評,這就是我們讀書會的基本形式。”在讀書會這樣一個開放的平台中,即便是線上讨論,也無法隔絕同學們思想的碰撞。“因為去年的疫情,我們很多讀書會都是以線上形式開展的。當時第十期的活動是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題,全會召開後不久,同學們立即開展了對全會公報的學習,“我們一發出通知,就有很多同學踴躍報名。我印象中那次活動吸引了500多名師生共同參與,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學習效果。”林揚千驕傲地介紹。也正是在這個平台,同學們願意了解時事熱點,也願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給大家。他們以經典文獻出發,又以現實世界為參照,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立志明心。

班級召開班會
在被問到心目中理想的馬院青年的形象時,林楊千、程天民同學慷慨地向我們分享了他們珍藏在心的座右銘。“習總書記在考察北大的時候對廣大青年提出了期許,我一直把這當成自己的理想形象和成長目标。”愛國、勵志、求真、力行,他們給出了自己的解讀和回應。“愛國,是與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統一的;立志,就是要立鴻鹄志,做奮鬥者;求真,就是要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力行,那就是要腳踏實地,奮發有為,将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說到這些時,林楊千的表情堅定又自信,接着又謙虛地補充道:“當然,我離這個目标還是很有差距。”因為疫情影響,他報名參加的beat365暑期社會實踐“力行計劃”被迫取消,即使經曆這樣的遺憾,他也很快重燃鬥志:“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我們才更應該沉澱下來,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等到之後有機會進行實踐,才能更有底氣、更有貢獻。”也許未來還有更多荊棘,但正是這樣的精神指引着他們紮根、帶領着他們向上。
看着這樣一群昂揚奮發、攜手進步的青年人,李旸老師驕傲地說:“如果用幾個詞來形容我的班級,我認為是‘青春’‘正直’和‘向上’”。beat36520級博士生2班的同學們,是榜樣和領軍者,也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年人。他們彰顯着青春風采,也代表着時代希望,鼓舞着我們向前、向上、向未來。
來源 | beat365校報第1608期第2版
作者 | 校報記者 王璞 陳雨諾
排版 | 王璞
責編 | 李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