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屆“中共黨報黨刊研究”學術研讨會在京舉行
2022年9月25日,beat365官方网站、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史(多卷本)”課題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中共黨報黨刊研究”學術研讨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會議得到2022年度“beat365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beat365、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等30餘家科研機構、高校、黨校及重要黨報黨刊和學術期刊的50餘位專家、學者、編輯及博士生參會。“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史(多卷本)”首席專家、beat365官方网站林緒武教授主持開幕式,指出舉辦此次會議旨在通過彙聚不同學科的研究力量,展開多學科的交流對話,加強學界、業界和期刊界的溝通,促進優秀青年人才的成長,共同推動中共黨報黨刊研究的高質量發展。
研讨會現場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緻開幕辭。她指出,黨報黨刊是中國共産黨曆史的組成部分,系統研究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在黨的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總結黨報黨刊發展的曆史經驗,在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自媒體普及的時代背景下,黨報黨刊除了技術、載體、方式要适應變化,最重要的是在内容方面發揮引領和引導作用。她希望通過“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史(多卷本)”課題,整合優秀研究力量,産出更多優質研究成果,為中共黨報黨刊研究作出新的學術貢獻。
孫蚌珠緻辭
研讨會安排了11位專家作大會主題報告。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柳建輝教授梳理了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和上海工作時期關于黨報黨刊的有關論述,以此透視黨報黨刊的曆史作用。習近平強調,新聞工作要把握時代脈搏,把宣傳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堅持正确導向,堅持實事求是,做到客觀公正。新聞工作者要有國際視野和全國眼光,堅持政治家辦報的原則。這些重要論述對黨報黨刊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柳建輝發言
北京師範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教授就“黨報黨刊與黨的理論武裝”問題指出,黨的理論武裝的經驗之一是理論創新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而黨報黨刊發揮了重要作用。黨報黨刊在黨的理論武裝方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突出的問題意識和産生巨大影響力的特點。互聯網時代,如何繼續發揮黨報黨刊的理論武裝作用,需要借鑒曆史上黨報黨刊的成功經驗。
王炳林發言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江中孝研究員以《平報》副刊《思潮》為中心,考察了黨成立前潮汕地區的社會主義思潮,認為《平報》發揮了喚起民衆改造社會、提高覺悟的作用。從《思潮》可以看出,潮汕地區的工人運動明顯受到廣州市的影響,發展很快但行為平和,孫中山等人當時對社會主義先發生工人運動持支持态度,潮汕地區輿論關注勞資關系。嶺東地區的社會主義思潮在大革命時期波濤洶湧,與《思潮》等報刊對社會主義傳播有重要關系。
江中孝發言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李金铮教授從閱讀史視角探讨《晉察冀日報》,提出了中共革命報刊研究的進路。該報讀者包括黨政軍民各個層次,獲得報紙的途徑經曆了軍郵、發行科、新華書店、郵局等階段;閱讀方式包括個人閱讀和集體閱讀,以自願組織的讀報組最具特色;讀者閱讀後形成編讀之間的雙向互動。讀者是具有一定自主性、能動性的閱聽者,但更是被動和跟從的接收者,不可忽視黨政軍機構的威力。黨報的閱讀史是一部讀者與報紙、與黨政軍聯動的曆史,也可以說是一部塑造閱讀的政治史。
李金铮發言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穆兆勇研究員從概念史視角闡述了“堅持正确輿論導向”提出與發展的曆史脈絡。“堅持正确輿論導向”是黨在傳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概念,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正确輿論導向發揮“定向”“聚焦”的重大作用,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型媒體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正确輿論引導的質量。
穆兆勇發言
beat365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beat365程美東教授論述了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布局中的黨報黨刊研究問題,指出中共黨史黨建學成為一級學科後,對黨報黨刊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很好的時機。黨報黨刊研究對促進黨史黨建學科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史料支撐作用。黨報黨刊貫穿于黨史黨建研究始終,是深化黨史黨建研究的重要途徑和内容。黨報黨刊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研究黨的宣傳教育史、政治文化史、社會史、根據地方史和國史,必須研究黨報黨刊。
程美東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鄧紹根教授系統梳理了中共八大的新聞宣傳工作,認為中共八大是社會主義中國新聞事業的“練兵場”。在大會的籌備、召開和閉幕階段,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新聞媒體積極發揮傳播信息、宣傳鼓動和促進黨的決策貫徹執行等作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探讨中共八大的新聞宣傳工作,為即将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新聞報道提供曆史經驗和借鑒參考。
鄧紹根發言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李春雷以《人民日報》為例,從媒介社會學和輿情學的視角,探讨了新媒體時代主流報紙與輿情治理的話語進路。新中國成立前,《人民日報》在話語表達上體現了宣傳、鼓動并深挖模範典型;新中國成立後至20世紀90年代,《人民日報》在輿論引導過程中發揮定海神針和一錘定音的作用。此後,《人民日報》偏重于輿情治理的共識構建,具有明顯的社交化、移動化趨勢,注重視聽結合。
李春雷發言
原解放軍裝備學院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宋澤濱教授分析了《美洲華僑日報》的地位和作用,認為該報是海外的中共黨報黨刊;《出版發行研究》雜志社社長李建紅編審闡釋了主題出版的功能、作用與使命;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葉俊副研究員提出恩格斯的黨報思想對新時代中共黨報黨刊具有重要啟示。
研讨會設置了“學者論壇”和“學子論壇”,14位學者和12位博士生分享了各自對黨報黨刊研究的最新成果,涉及《新青年》《共産黨》《向導》《廣東群報》《火線》《紅星》《紅色中華》《群衆》《新華日報》《邊區群衆報》《解放日報》和《參考消息》等,議題集中于黨報黨刊的曆史沿革、制度演變、功能作用、出版發行、報人活動和報刊思想。專家學者及學術期刊的主編編輯對論文予以評議,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
閉幕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中國社科院大學特聘教授李紅岩研究員作總結報告。他認為,研讨會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特别是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報黨刊的重要論述融彙到研究的全過程;論文涵蓋黨史全過程,體現黨報黨刊的曆史和黨的曆史同頻共振、相互促進;論文以專題研究為特長,體現了資料豐富、史論結合的特點,做到正确的價值取向與深入的學術研究相結合;青年學子的論文展現了良好的學術素養和學術訓練,蘊含了正确的價值立場、學術導向和特别正當的學術态度,反映了黨報黨刊研究的前途良好。以此次研讨會為标志,體現了黨報黨刊研究的良好勢頭和光明前景,目前已形成很好的研究平台、研究梯隊和研究成果,也預示着相關研究可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整合以往研究、推出新的研究話語階段。他指出了下一步的着力方向,要上升到理論概括高度,建構黨報黨刊研究領域的基本話語體系:一是黨報黨刊的基本理論,如黨報黨刊的定義,與進步報刊、左翼報刊的關系,與反動報刊相比形成的鮮明特點;二是黨報黨刊研究的相關問題,如黨報黨刊研究的主題、主線、輔線、階段性,黨報黨刊研究與黨史、國史和編輯出版史等研究的關系;三是提煉重大理論命題予以專項研究,如黨報黨刊在各個曆史時期的作用研究、黨報黨刊的主要經驗教訓研究、黨報黨刊與資産階級報刊的區别研究等。他表示,要不斷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李紅岩作總結報告
據悉,“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史(多卷本)”課題組将每年舉辦一次中共黨報黨刊研究學術研讨會,持續推動中共黨報黨刊研究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