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專項項目“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媒介、路徑、機制及其經驗研究”開題研讨會舉行
2022年9月30日,由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beat365官方网站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專項項目‘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媒介、路徑、機制及其經驗研究’開題研讨會”在beat365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行。
會議現場
開幕式由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慶治教授主持,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王浦劬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劉軍教授和北京林業大學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長林震教授分别緻辭,向課題成功立項表示祝賀,并對項目預期成果提出期望要求。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來自beat365、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生态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山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蘭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外交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90位師生代表參加了研讨會。
研讨會包括項目總負責人彙報、子課題代表彙報、專家評議與項目組成員回應等四個主要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張雲飛教授主持。在項目總負責人彙報環節,郇慶治教授從研究選題、核心問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重點難點、子課題設計、總體目标、成果構想等八個方面對項目規劃做了總體介紹,并從宏觀維度闡述了項目研究的重大意義、問題意識與推進方向。
在子課題代表彙報環節,外交學院董亮博士代表子課題一“國際主流媒體關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報道評述研究”,從研究總體理論框架建構、媒體信息整理搜集與大數據化、評析标準建立與資政報告撰寫等四方面對子課題的重點工作方向進行了集中闡述。山東大學李昕蕾教授代表子課題三“國際機構關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回應資鑒研究”,立足于研究的理論背景、問題導向、思路構想、方法設計、内容概要與進度安排等六個方面,為子課題基本工作目标的實現提出了初步計劃。東華理工大學華啟和教授代表子課題四“國内傳媒機構關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對外傳播研究”,圍繞研究的核心問題、基本思路、重點内容與預期目标等四個方面,對課題組下一階段的工作做了總體構想。
各子課題代表彙報結束後,與會專家進行了評議。複旦大學陳學明教授指出,本項目具有前沿性強、創新空間大的顯著特點,項目組在具體工作中要把握好描述性研究與評析性研究的内在平衡,真切、全面地反映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國際傳播實況,形成更具主體性與科學性的項目成果。林震教授指出,應當嘗試建立系統的統計數據庫以強化子課題研究的準确性,同時關注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國家、不同性質組織、不同社群之間傳播效果的差異,進而考慮組織國際性學術論壇等活動以豐富研究的推進形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黃娟教授指出,項目要着力于處理好研究内容與不同子課題間的理論銜接問題,以環境文化外交的視角正确評估國際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傳播内容作國内與國際兩個維度的對比性研究。中國生态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主任胡勘平指出,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仍是當下值得關注的理論問題,由于認知與話語的差異,在分析國際傳播的具體效果時要盡可能厘清阻礙因素的作用機制,并将研究成果轉化到具體的資政報告中去。張雲飛教授指出,項目框架的建構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理論話語相結合,應圍繞國際環境保護的共識性會議這條重要線索,展開對于中國生态文明建設成就及其理論傳播能效的理論考察。
專家評議環節後,項目組成員對專家們的意見與建議表示誠摯感謝并予以回應。郇慶治教授指出,在項目推進的具體實踐中,一方面要強化高校學術研究的專業性,另一方面還要推動研究人才隊伍的進一步建設,為未來的學術研究與項目工作創造更具活力的知識環境。beat365王聰聰副教授表示,将依照項目宏觀架構,強化項目組成員權責意識,切實推進子課題研究向總體目标發展。董亮博士提出,具體研究需更多考慮同一話語的差異化使用,以此更為積極地應對思維差異、提高研究準确性與科學性。
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