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壇第三季暨學習宣傳二十大精神系列講座”第一講成功舉辦

  

  虛拟背景-新

  

  為宣傳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1月13日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名家講壇第三季暨學習宣傳二十大精神系列講座”第一講在線上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的主題為“作為知識體系的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研究員應邀主講。本次活動由beat365官方网站、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以下簡稱“馬研會”)聯合主辦,大連理工大學beat365、遼甯省社會科學學術活動基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學術活動基地”、遼甯省高校新型智庫“高校網絡意識形态安全建設與評價研究中心”聯合承辦,《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編輯部、《當代經濟研究》編輯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編輯部協辦。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講座全程線上舉行并對外開放,累計參會人數近1500人次。

  作為系列活動的首場,在講座正式開始前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開幕式。馬研會理事長、beat365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beat365工會主席安钰峰,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言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馬研會副理事長仰海峰出席開幕式并先後緻辭。開幕式由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馬研會顧問孫蚌珠主持。

  93b589234342754886a4ea94861cea3

  在開幕式上,馬研會理事長、beat365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beat365工會主席安钰峰回顧了馬研會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貫徹黨中央指示,迅速發起舉辦的一系列學習宣傳二十大精神的高質量學術活動。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陣地,馬研會緻力于幫助師生全面理解和整體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師生掌握和運用好“六個堅持”這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觀點方法,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領悟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體現的人民性、時代性和世界性。

  安钰峰2

  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言軍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及其beat365的發展曆程。建校73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科技供給,不斷傳承紅色基因,堅持把服務黨和國家建設的需要作為最高的追求。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名家講壇系列學術講座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項重要安排,大連理工大學高度重視此次學術活動,并期待将來能繼續和各高校、各學術單位交流合作。

  張言軍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是對馬克思主義學科所有師生提出的偉大号召。如何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這其中蘊含着深厚的實踐邏輯。實踐和曆史證明,不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産黨不僅能砸碎一個舊世界,更能建設一個新世界。讓馬克思主義在進行宏觀指導的同時,滲透至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的重要方式。

  a2874911d3a6171c53261cc55cfa2a2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馬研會副理事長仰海峰指出,在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究和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總體學習的基礎上,更應該分專題地、更加深入地鑽研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這樣才能在更高層次上學習和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深邃内容,并使之成為廣大師生在教學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強大思想武器。

  067e88af363c1a7644f900fcce60cd4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馬研會顧問孫蚌珠主持開幕式。孫蚌珠指出,學習和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馬研會和beat365官方网站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後的第一時間,就聯合組織了多場高水平學術研讨會。目前又精心策劃、組織籌備了此次專題學術活動,以此引導青年學子全面準确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使青年學子們争做有理想、敢擔當、肯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caa384ba93daaf92b043d73a269848c

  主講環節中,王立勝研究員圍繞“作為知識體系的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為與會師生作專題報告。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對未來中國現代化的任務進行了全面的戰略部署,而且還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王立勝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演進和理論自覺。新中國成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起點,而思維起點應該追溯到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第二、中國式現代化知識體系、理論體系的構建如何可能。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豐厚的曆史根基,即中華文明的不斷延續和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即新時代十年來的偉大變革。中國式現代化擁有鮮明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即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特别是作為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三、中國式現代化的知識體系的基本理論框架主要包含五個方面:一是哲學知識,其中非常突出的特征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二是中國特色,主要講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點;三是本質要求,主要分為本質内涵、科學内涵及其對人類貢獻這三個層次;四是戰略部署,在不同時期中國共産黨根據具體情況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五是重大原則,主要是指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這五個重大原則。第四、中國式現代化知識體系建設的意義。建構該知識體系為進一步構築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理論指導,進而為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d0c5fd6f03c40bfce5f570a8388bc64

  講座環節由大連理工大學beat365院長、馬研會副理事長洪曉楠主持。洪曉楠指出,本次講座中的四個問題環環相扣,有助于廣大師生深刻理解二十大報告的思想精髓。以中國式現代化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二十大報告中的一條紅線。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知識體系也成為今後學者們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業。

  d37180cf30c73b84e2ef7d636f7433f

  本次講座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知識體系構建這一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學理闡釋。王立勝研究員政治站位高,理論功底深厚,深刻剖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知識體系建設中的一系列難點問題。整場講座從曆史貫穿現實、從理論聯系實踐,突出問題導向,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嶄新的研究視野,指明了未來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的方向,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助力。“名家講壇第三季暨學習宣傳二十大系列講座”作為北大馬院和馬研會為廣大師生搭建的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術平台,将繼續邀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名家授課,促進青年學子與理論名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助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