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南岸大學保羅·布萊克裡奇(Paul Blackledge)教授來我院授課

  2023年秋季學期,我院邀請英國倫敦南岸大學教授保羅·布萊克裡奇(Paul Blackledge)來訪,并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導論”(Introduction to Marxist Theory)課程。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是英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與政治活動家,其研究領域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曆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對倫理學和政治實踐的貢獻等等。課程由我院助理教授李洋主持,另有100餘名院内外本科生與研究生、青年教師參與課程讨論。

 

  5

  9月13日下午,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以“曆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為題,講授第一次課程。首先,教授以英國資本主義的起源為例,剖析了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他指出,英國的曆史教科書通常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歸功于少部分聰明人。但實際上,英國資本主義興起的社會條件是市場生産與自由勞動力的形成,資産階級革命則為其進一步掃清障礙。結合這段曆史,教授介紹了生産方式、生産力、生産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範疇,講解了階級鬥争和革命的理論以及無産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與使命。他強調無産階級隻有聯合起來,通過鬥争實現社會生産資料的聯合所有,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其次,教授回應了後現代主義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他認為,後現代主義在本質上将資本主義看作“曆史的終結”,而馬克思主義否認這一論斷。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尋求曆史真相、尋找人類解放道路的方法論。最後,教授還圍繞馬克思主義對人性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關系、不同社會形态的階級鬥争等問題與師生展開深入交流。

  

  9月20日下午,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以“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及其對資本主義的叙述”(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his Characterization of Capitalism)為題,講授第二次課程。他首先以列甯的一本著名的小冊子《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為背景,分析馬克思如何從不同的思想流派中吸收和創新,形成了批判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曆史唯物主義。他重點講解了斯密、馬爾薩斯和李嘉圖等經濟學家的理論貢獻與局限。接着,教授結合《資本論》具體闡述了社會分工、商品二因素、勞動二重性、價值形式、商品拜物教等概念。他強調資本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獲取剩餘價值的新的剝削形式。在此基礎上,教授梳理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考察了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盧森堡、列甯、布哈林等理論家對帝國主義的叙述。此外,教授還針對同學們提出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具體形式、帝國主義在當代的發展等問題作出進一步闡釋。

  

  6

  

  9月27日下午,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以“社會基礎:馬克思的階級概念”(The Social Base: Marx’s Conception of Class)為題,講授第三次課程。教授指出,階級是馬克思社會理論的核心。階級首先是一個曆史概念,分析階級必須聯系着人類物質生産過程的變遷來進行。據此,教授回顧了新石器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城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等事件與階級形成和演化的關系,強調自原始公有制解體後,階級鬥争構成曆史上各種生産方式的本質。接着,教授具體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他解釋了馬克思對商品、貨币、階級、國家等概念的挖掘,認為階級具有隐蔽性和無處不在性。之後,教授回應了西方學界對馬克思階級理論的質疑。他提出,現代社會學理論傾向于将階級簡化為各種身份之一,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階級是客觀的社會事實。同時,個體作為階級的聯合是其系統性地挑戰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尋求資本主義替代道路的唯一策略。在授課過程中,教授還就師生提出的“總體性”分析方法、階級與階級意識的關系、工人階級内部的階層分化等問題作了進一步解答。

  

  

  10月11日下午,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以“馬克思的國家理論”(Marx’s Theory of the State)為題,講授第四次課程。教授認為,馬克思從兩個方面界定了國家:國家權力是統治階級權力的集中表現,同時國家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對自主性。他比較了馬克思和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的觀點,指出黑格爾将市民社會和現代國家自然化,而馬克思則認為它們都是曆史地形成的。由此,教授分析了不同的國家形式,考察了從奴隸制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曆史變革過程。其次,教授具體講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結構和職能。他強調,在現代社會,國家和資本之間相互依存,政治與經濟交織在一起。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明的進步,但國家也是資産階級事務的代理人,資本需要國家執行司法、警察職能,保障資本的自由積累,調和階級矛盾。之後,教授重申了馬克思主義對未來國家的設想,即打碎資産階級國家機器,實現無産階級專政,促使國家最終轉變為自由人的聯合體。在課程末尾,教授還結合英國帝國主義的擴張曆史、黑格爾與馬克思國家理論的區别等話題,與師生進行了深入讨論。                                                       

  

  如上,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在授課中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出發,順次講授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同時,他極為注重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對當下現實問題做出回應。作為我院開設的第一門全英文授課的本科生課程,保羅·布萊克裡奇教授的講解拓展了學院學生的國際視野,激發了學生參與學術交流的熱情,收獲了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