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的清算與轉變——《神聖家族》的文本學研究”學術報告會簡報
2024年1月5日上午,beat365官方网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所舉辦學術報告會,邀請李彬彬副教授以“思想的清算與轉變——《神聖家族》的文本學研究”為主題做了學術報告,學院部分師生參與了交流讨論,報告會持續了兩個半小時,氣氛熱烈,産生了積極反響。
學術報告會現場圖片
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老師首先緻辭,他首先感謝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所主辦這次學術報告會,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是beat365師生的看家本領,本次學術報告會聚焦《神聖家族》這一馬克思主義創立過程中的關鍵文本,對于促進beat365的學術氛圍和學生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并預祝本次學術報告會取得圓滿成功。
beat365副教授李彬彬介紹了自己新出版的專著,這是其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神聖家族》及當代價值研究”結項的成果。李彬彬老師從《神聖家族》與《文學總彙報》的關系、《神聖家族》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語境、《神聖家族》的理論主題、《神聖家族》對思辨唯心主義的批判、“從後思索”《神聖家族》接近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新思想五個方面做了主題報告。李彬彬老師指出,由于前人為《神聖家族》的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今天要想推進《神聖家族》研究,不能僅僅關于這一文本本身,而是必須同等關注作為其直接批判對象的《文學總彙報》。《神聖家族》和《文學總彙報》雖然代表了兩種針鋒相對的哲學思路,但是它們都是對時代問題的回答,隻有回到時代,抽象的哲學命題才能獲得鮮活的生命。李彬彬老師詳細報告了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其“宗教批判”的思想内容及其向着“純粹批判”拓展的原因。李彬彬老師結合《神聖家族》的“序言”把“現實人道主義”作為該書的理論主題,提出這一理論主題統領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該書中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思想,并分析了《神聖家族》在批判思辨唯心主義的過程中向着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思想成就和有待完成的探索。
孫熙國老師用“震撼”一詞充分肯定了這部著作的意義,認為它補充了許多一手材料,深化了以往學界對《神聖家族》的研究,推進了學界對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的研究。孫老師依據主編的“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叢書中《神聖家族》篇目指出,《神聖家族》的研究中有七個問題值得關注和深入讨論:第一是馬克思恩格斯和青年黑格爾派之間的思想關系,第二是馬克思對抽象的人的批判與現實的人道主義的關系,第三是對思辨結構的秘密的揭露,第四是唯物主義與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的關系,第五是其中對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表述,第六是馬克思與啟蒙思想的關系,第七是群衆史觀的内容。在孫老師看來,馬克思的思想曆程是連貫的,是在不斷豐富自己先前觀點的基礎之上取得進展。這部著作在理清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派争論的過程中,充分回應和深化了上述《神聖家族》研究中的核心和熱點問題。
李少軍老師随後發言,認為這部著作的出版将許多材料引入了漢語世界,将國内學界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發展曆程、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派的思想關系的研究提升到了新的水平。李少軍老師進一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原理、原著和發展史的關系,提出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全面掌握。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研究是一種門檻很高的學問,首先需要我們外語達到較高的水準,能夠閱讀原始文獻,這是開展學術研究的基礎。他号召在座的同學向李彬彬老師學習,樹立端正的學風,付出艱苦的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好傳統延續發揚下去。李少軍老師還與李彬彬老師圍繞能不能把“現實人道主義”作為《神聖家族》的理論主題、把《神聖家族》定性為接近馬克思主義創立的著作還是馬克思主義創立過程中的著作等問題展開了交流。
宋朝龍老師認為這部著作提供了理解馬克思早期思想發展的曆史語境,有助于更加深入和具體地認識馬克思早期的思想發展狀況。宋老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特别關注到了馬克思之所以能超越鮑威爾,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從邏輯上對黑格爾的繼承、批判與超越,即如何将辯證邏輯從黑格爾的思辨邏輯中解放出來,并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加以解釋和發展,這是馬克思貫穿從博士論文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早期文本的線索。宋老師提到,在面對當時德國的問題時,馬克思與鮑威爾等人的情懷和起點一樣,但方法不一樣,這也導緻了馬克思最終超越鮑威爾等人,找到了無産階級的解放道路,而這種方法正是辯證邏輯,這也體現了馬克思自身思想發展的主體性。
夏少光老師高度評價了這部著作,認為這是非常紮實的基礎性工作,有助于推動學界對相關問題的讨論和研究。在夏老師看來,近年來國内學界重視文獻手稿和國際學術資源,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也要注意研究的方向應該是對原理的堅守和深化,這部著作正體現了這種守正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和發揚。這部著作中所翻譯和收錄的《文學總彙報》《維幹德季刊》等刊物上的一手文獻,為學界理解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論戰過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學界得以直接把握馬克思論戰對象的思想。同時,夏老師也充分肯定了這部著作反映出的學術研究的思想脈絡,從《馬克思思想發展曆程中的“猶太人問題”》到《思想的傳承與斷裂——以“猶太人問題”為中心的考察》再到《思想的清算與轉變——<神聖家族>的文本學研究》體現出一脈相承、長期耕耘的研究視域,鼓勵同學們要盡早确定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地鑽研。
學術報告和交流環節結束後,魏波老師做了簡要總結。他高度肯定了本次學術報告會的意義和價值,認為學術報告展示了李彬彬老師紮實的學風,大家在交流讨論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充分顯示了學院師生的學術熱情和探求真理的精神。師生的發言讨論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同傳統思辨哲學的本質差别,這是一種面向實踐、面向現實、面向人民群衆的理論,我們要更好地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力争在學術研究和服務社會上作出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