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第一屆學術年會在beat365舉行

2023年12月24日,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總結曆史經驗,全面深化新時代李大钊研究”為主題的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第一屆學術年會在beat365舉行。本屆學術年會由中國李大钊研究會主辦,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李大钊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及相關單位的150名學者和嘉賓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級巡視員潘敬國,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二級巡視員魏贻恒,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省委講師團主任、省社科聯第一副主席呂新斌,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中國李大钊研究會會長朱善璐,beat365黨委常委、副校長、教務長王博,beat365黨委宣傳部、學科建設辦公室、社會科學部、beat365等單位的負責同志和多位專家學者出席開幕會。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秘書長、beat365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主持開幕會。全國各地李大钊研究學者,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副會長、特邀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會員、青年骨幹研修班學員代表、各地教研基地代表,李大钊親屬和家鄉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李大钊研究中心、大钊班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d3bed8b5ce4a451da276dadb77da7120.jpg

胡俊主持開幕會

本屆學術年會分為開幕會、大會主旨報告、學術發言與研讨、閉幕會和總結4個部分。年會得到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等部門和beat365的重要指導和支持,獲得熱烈的社會響應,共收到年會征文投稿142篇,經兩輪評審,确定入選會議論文69篇,邀請論文作者參會交流。入選論文中,45歲以下中青年學者占比約五分之四,碩博研究生約占三分之一,李大钊研究呈現出朝氣蓬勃的興旺景象。

王博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在beat365召開自學會成立以來的首屆學術年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是beat365光榮的學術盛事。beat365具有開展李大钊研究的天然優勢,一直是李大钊研究的主陣地之一,一直把支持好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的工作、支持好李大钊研究事業作為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和光榮任務。

領導緻辭1-王博.jpg

王博緻辭

王博就進一步推動李大钊研究和黨史研究高質量發展提出3點意見,一是要提升學術平台。把握當前機遇,創造更多條件,搭建更好平台,調動更多積極因素,充分鼓勵學術研究和學術産出。二是要拓展學術研究。關注時代需求,結合時代特點,回應時代命題,拓展多元路徑。三是要促進成果轉化。以研促學,主動把李大钊研究和思政育人結合起來,促進研究成果向實踐成果轉化,提高服務立德樹人、資政育人的成效。

潘敬國指出,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的歲末,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在beat365舉辦第一屆學術年會,具有重要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通過持續紀念、研究和宣傳李大钊同志,使他作為偉大思想傳播者、百年大黨奠基者、複興大業踐行者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深植于億萬中國人民心中。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立足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守正創新、銳意進取,為推進李大钊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強調,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及所屬學會将繼續加強與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已有的良好合作關系,繼續共同推進李大钊研究事業蓬勃發展。

領導緻辭2-潘敬國.jpg

潘敬國緻辭

魏贻恒高度肯定beat365和中國李大钊研究會長期以來在李大钊研究事業中取得的一系列豐碩成果,并指出,在新時代新起點認真總結李大钊研究經驗,全面深化李大钊研究,對銘記革命先驅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學習研究共産黨員的革命精神和堅定信仰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強調,為不斷把李大钊研究及相關黨史人物研究推向新高度,應當堅持3個“聚焦”:一是聚焦研究闡釋,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二是聚焦“兩個結合”,為弘揚傳承革命文化貢獻力量;三是聚焦鑄魂育人,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鮮活教材,在育人育才中展現新作為。

領導緻辭3-魏贻恒.jpg

魏贻恒緻辭

呂新斌指出,河北是李大钊研究的起源之地,河北省委省政府曆來高度重視李大钊研究。研究李大钊必然要研究他生活的年代和生長的地域,學習讀懂李大钊首先要讀懂河北這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他強調,今年10月,習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為我們做好李大钊的學習研究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學習研究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偉大人格,紮實推動李大钊研究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努力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領導緻辭4-呂新斌.jpg

呂新斌緻辭

成旦紅指出,100年前,在上海大學的講堂裡,李大钊曾寄語青年學生、指導革命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此結下了上大學子對李大钊先生百年不遇的桃李之情。他強調,近年來,上海大學非常重視挖掘與研究學校的紅色資源,實施校史工程,開展相關史實整理,深入探究其中的精神内涵,促進發揮黨史資政育人功能。未來将加強與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的良好合作,共同推動新時代李大钊研究走向深入,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理論成果和教育實踐成果。

領導緻辭5-成旦紅.jpg

成旦紅緻辭

朱善璐回顧了中國李大钊研究會近年來取得的工作進展和重要成果,代表研究會向支持和參與李大钊研究事業的各部門單位和全國專家學者表示感謝。他闡釋了建立年會制度在傳承黨的百年寶貴精神和經驗、搭建學術交流平台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深入解讀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總結曆史經驗,全面深化新時代李大钊研究”這個年會主題的深刻内涵,并對未來的李大钊研究工作提出建議意見。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确新起點上李大钊研究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加強并深化新時代重大專題研究;二要繼承發揚李大钊研究的優良傳統,全面總結李大钊研究學術史和方法論,開辟并創新李大钊研究的多元路徑;三要抓住曆史機遇、努力搭建平台,加強組織服務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特别是要在近幾年頗有成果的良好基礎上繼續加大年輕學者培養力度。

領導緻辭6-朱善璐.jpg

朱善璐緻辭

朱善璐強調,研究會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會訓精神,發揚優良傳統,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用心用情、用力在新時代新階段新起點上全面深化以李大钊為代表的黨的先驅者的研究事業,奮力把新起點上李大钊及有關研究工作推向新境界。

會上,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特邀副會長、内蒙古自治區黨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杜轶鑫宣布了中國李大钊研究會2023年度研究項目立項名單。2023年度李大钊研究項目共收到申請書138份,比去年增長119%,經過初審、二審兩輪評審和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經“大钊先聲”微信公衆号公示,并經第八次常務理事會同意,确定2023年度研究項目立項17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5項,青年項目8項,基地共建項目3項。重慶大學beat365副教授吳興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at365副教授劉佳等17位學者的研究團隊獲得立項支持。

開幕會-宣布項目立項結果-杜轶鑫.jpg

杜轶鑫宣布立項名單

開幕會後,學術年會進行大會主旨報告。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特邀副會長、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副校長、天津行政學院副院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永立主持。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雙一流”特聘教授侯且岸發表題為“從理論史認知李大钊‘思辨’的唯物史觀”的學術報告,強調了“曆史與邏輯相一緻”的重要方法論原則;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特聘研究員、beat365校史館副研究員楊琥發表題為“李大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報告,從“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民本與大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見”等方面進行闡述,展現出大钊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價值;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beat365教授王憲明發表題為“對新起點上李大钊研究方向和重點的幾點初步思考”的學術報告,以李大钊先生的政黨思想為例,強調了保持理論自覺和抓住學術實踐的“雙重”前沿的重要性;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beat365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東發表題為“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發展與李大钊研究的新思路”的學術報告,強調要加強黨史黨建學科的課程體系、宣傳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的建設,為學科發展與大钊研究事業添磚加瓦。

主旨報告全.jpg

主旨報告發言人及主持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侯且岸、楊琥、王憲明、程美東、王永立)

下午,學術年會進入學術發言與研讨階段,分為“海内外李大钊研究回顧”“近年來李大钊研究專題進展”“李大钊研究青年動态”三個主題。

在“海内外李大钊研究回顧”主題研讨中,論文代表作者徐光壽以“‘南陳北李’的研究回顧”為題,王文珍以“從曆史演進領悟李大钊、毛澤東的早期文化觀及價值”為題,裴贊芬以“河北省李大钊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為題,王廣義以“歐美學界關于李大钊的研究述評”為題,分别作了學術發言。本研讨主題由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教授韋磊主持,侯且岸擔任評議人。

主題一.jpg

“海内外李大钊研究回顧”主題研讨研讨發言人及評議人、主持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徐光壽、王文珍、裴贊芬、王廣義、侯且岸、韋磊)

在“近年來李大钊研究專題進展”主題研讨中,論文作者代表徐愛國以“中國法理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先驅探索——探尋李大钊法理學的理論體系”為題,周建波以“呔商與李大钊的成長”為題,吳麟以“李大钊科學觀的基本内涵及其當代啟示”為題,安雅琴以“學緣與學術:丸山松幸的李大钊研究”為題,分别作了學術發言。本研讨主題由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朱文通主持,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杭州師範大學beat365二級教授吳漢全擔任評議人。

主題二.jpg

“近年來李大钊研究專題進展”主題研讨研讨發言人及評議人、主持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徐愛國、周建波、吳麟、安雅琴、吳漢全、朱文通)

在“李大钊研究青年動态”主題研讨中,論文作者代表張懿以“李大钊的生命哲學及其現實意義”為題,潘炜旻以“重審中國傳統與再造新國新民——李大钊與李贽思想關系探析”為題,劉豔紅以“《民國日報·覺悟》所刊李大钊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及刊載緣由探析”為題,吳興德以“從世界革命新潮中探尋中國革命新路——李大钊宣傳十月革命的遠緣近因”為題,王娟娟以“五四時期‘價值重建’語境與李大钊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開創”為題,田浩辰以“李大钊的共同富裕觀探析”為題,分别作了學術發言。本研讨主題由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特邀副會長,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施李國主持,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南開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紀亞光擔任評議人。

主題三.jpg

“李大钊研究青年動态”主題研讨發言人及評議人、主持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張懿、潘炜旻、劉豔紅、吳興德、王娟娟、田浩辰、紀亞光、施李國)

研讨交流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學者踴躍發言,與論文作者代表就相關學術問題進行了充分讨論。

閉幕會階段,舉行了“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第一屆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頒獎儀式”。為更好地激發研究活力,加快培養李大钊研究人才,本屆學術年會設置了“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第一屆學術年會論文獎”,依據69篇入選論文的得分排序,推薦參評論文共18篇。組委會成立評獎委員會,對參評論文進行雙盲匿名打分,根據打分情況提出評獎方案,并經第八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共選出獲獎論文12篇,其中,一等獎空缺,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青年特别獎5名。中國李大钊研究會特邀副會長、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易立宣布獲獎名單。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副會長、特邀副會長和常務理事為吳興德、吳麟等獲獎者頒發證書。

086694ab952140588929dbbef5d68070.jpg

易立宣布獲獎名單

17c863d225a343bfb1c6f134d79bfa28.jpg

頒獎

閉幕會主持人-宋朝龍.jpg

宋朝龍主持閉幕會

閉幕會議總結人-宇文利.jpg

宇文利作總結講話

閉幕會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主持。中國李大钊研究會常務理事、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宇文利作會議總結講話。

(新聞網學生記者肖瑤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