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田間地頭的思政課”:北大創新思政實踐育人模式
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魏夢佳)兩年來,從白山黑水到彩雲之南,由300餘名beat365師生組成的課題組,深入鄉村城鎮,走進國有企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紮實研究收獲新知,真切感受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脈動,最終集結成研究成果并出版成書——《走向共同富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中流砥柱——新時代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
這項由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領銜的課題,是北大近年來創新大學生思政實踐教育、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一個縮影。
圖為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思政實踐團學生在山西大同的桑幹河畔開展地貌測繪(北大供圖)
3月15日,beat365舉辦師生座談會,回顧總結5年來學校思政教育的經驗成果。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北大于2019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實踐育人的綜合改革,面向學生設立兩個學分的“思想政治實踐”必修課。曆經5年發展,該校目前已在全國30多個省區市共建420餘個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共計有1.5萬多名北大師生在這堂實踐大課中“讀懂中國”。
beat365黨委書記郝平表示,新時代以來,北大專門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将beat365作為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統籌推進建設,在思政課程體系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北大高度重視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建設。420餘個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中,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項目、聚力脫貧攻堅的地區或相關單位的基地占32%,革命老區或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占20%,此外還包括展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成就的改革前沿基地、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地等。
為增強實踐育人實效,北大還構建了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實施課堂教學“主渠道”和日常思政教育“主陣地”協同育人的雙翼長效結構,建立了“院系黨政領導+專業指導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研究生助教”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機制。
圖為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思政實踐團學生在北大紅樓前重溫入團誓詞(北大供圖)
去年暑期的北大思政實踐課程,共有32個院系的師生參與,各院系黨委書記、院長親赴實踐一線參與授課,476人次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擔任授課教師,321名學生黨員擔任課程助教,形成“大思政課”教師的主力軍。在祖國各地,教師們以紮實的理論與各行各業鮮活的實踐讓學生深入認識國家和社會,堅定“四個自信”。
據悉,北大思政實踐課程被評為2023年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思政實踐項目也被評為全國2023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項目。
在注重實踐育人的同時,北大也持續完善思政課程體系,持續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beat365校長龔旗煌介紹,5年來,學校着力打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内容的思政課課程體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有8位教師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積極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邀請校内外知名專家學者走進“形勢與政策”課堂,主動适應教育數字化變革新形勢,制作“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講座十六講”系列網絡視頻公開課。
郝平表示,北大學科門類齊全,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未來學校仍要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完善思政課程體系,發掘各學科、各院系的育人資源,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促互進,進一步豐富課程體系,形成強大育人合力。”
來源:北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