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舉辦“社會生态轉型視域下的理論生态學與曆史唯物主義”學術講座

  2024年6月5日,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與beat365官方网站邀請伯爾尼大學發展與環境中心高級研究員格拉齊亞諾·塞迪亞(Graziano Ceddia)作題為“資本的生态學——曆史唯物主義與理論生态學之間”的學術講座。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王聰聰主持,北京師範大學beat365講師劉琦擔任點評,來自校内外的20多名師生參加了該講座。

  格拉齊亞諾·塞迪亞首先介紹了關于複雜社會生态系統的定義與特征。他認為複雜社會生态系統是一種開放系統,通過與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來維持其運轉。複雜社會生态系統介于機械系統和随機系統之間,其行為不可用單個組成部分的行為簡單推導出來,具有突現性和非線性。在此基礎上,格拉齊亞諾·塞迪亞探讨了變革發生的機制,他認為任何系統的運行都可能因偶然事件而中斷,突顯了宇宙中激進偶然性的存在。激進偶然性作為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特征,意味着因果開放、不确定和不可預測。

  随後,格拉齊亞諾·塞迪亞具體分析了複雜社會生态系統的特性以及自催化過程中存在的矛盾。複雜社會生态系統通過中介過程影響自身,具備向心性、自主性、方向性和自催化配置的特性。自催化過程充滿矛盾:首先,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存在對立,過于高效的系統易于脆弱,這意味着持久性需要容忍低效和冗餘;其次,自催化引發的合作會在較低層次産生競争,不同自催化配置在有限資源下的競争是最難調和的矛盾。格拉齊亞諾·塞迪亞指出,複雜社會生态系統反映了偶然與必然、變化與持久、競争與合作的辯證關系;系統行為受限且具有曆史性,但又存在不可預測的發展開放性,表現為未确定性。

  最後,格拉齊亞諾·塞迪亞探讨了如何在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視野下重新審視複雜社會生态系統理論。格拉齊亞諾·塞迪亞指出,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處理複雜社會生态系統的最先進科學方法之一,他引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論述生産方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理論,提出在辯證法的視野下看待自催化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并強調了變革的困難性。格拉齊亞諾·塞迪亞認為曆史唯物主義為研究複雜社會生态系統提供了堅實基礎,系統的複雜性源于系統在持久與變化、必然與偶然之間的辯證互動。他認為,激進的偶然性無處不在,矛盾、危機是變革的種子,新事物總是植根于舊事物中,并将重新定義舊事物的意義。

  

  在點評環節,劉琦指出,格拉齊亞諾·塞迪亞從社會生态系統的理論工具出發,綜合了生态學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對社會生态系統的複雜性和變化過程進行了深入的辯證分析。這為我們理解當代社會的生态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但這種分析路徑也存在偏離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風險,并面臨推動社會生态轉型的實踐挑戰。在互動環節,格拉齊亞諾·塞迪亞和參與講座的師生就曆史唯物主義闡釋的路徑差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分野與中歐生态轉型實踐的具體經驗等問題進行了進一步交流與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