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俄兩國視角探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圓桌會議順利舉辦
6月15日下午,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一行應beat365官方网站邀請訪問我院,并以“從中俄兩國視角探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與我院師生舉行雙邊圓桌會議。會議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教授宋朝龍,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所長基裡爾·巴巴耶夫作開幕式緻辭,由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與預測中心主任鮑威爾·特羅辛斯基、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奧爾加·鮑羅赫、世界政治與戰略分析中心研究員葉卡捷琳娜·紮克拉濟明斯卡娅,beat365官方网站張會峰教授、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郇慶治教授、學術委員會主席孫代堯教授、副院長陳培永教授擔任發言嘉賓。會議由beat365官方网站助理教授、研究員葉帆主持。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辦公室主任葉蓮娜·科爾巴斯、國際合作部主任奧爾加·格拉西莫娃與學院10餘名本、碩、博同學旁聽會議。
會議開幕式上,宋朝龍對俄方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beat365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基地和馬克思主義最早的萌發地,于1992年成立全國第一家beat365。1992年至今,中國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隊伍日益壯大。中俄雙方學者對相互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都富有濃厚興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随着西方為世界帶來更多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中俄成為推動全球化繼續發展的引擎,中俄雙方學者的交流空間越來越多。雙方學者在思想上既有一緻性,又有差異性和互補性,相信在未來會以更多的交流帶來更大的啟發。
基裡爾·巴巴耶夫對中國朋友表示感謝,并指出,去年,俄羅斯首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在俄羅斯科學院成立。作為中國境外首個專門研究這一重要思想的學術機構,該中心自成立以來就與中國夥伴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活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在内政、外交、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重要指導方針,希望能夠借此會議與中國同行交流觀點,建立持續的交流平台,深入理解中國當前發展的思想基礎。
在主題發言環節,鮑威爾·特羅辛斯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展方向”為題發言。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與法律體系有密切關聯。中俄法律體系在法律條文的數量、種類等方面存在差異。民法典的編纂,反腐與監察體制建設、反外國制裁、愛國主義教育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反映了黨領導中國法律體系建設的重要特點。
張會峰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邏輯體系”為題發言。他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從政治方向、戰略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重要保障六個維度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理論指導。習近平法治思想邏輯體系的立體展開可以分為政治民主化、民主法治化、法治科學化,三者層層推進。
郇慶治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态維度”為題發言。他指出,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與話語的重要構成部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的形成與提出經曆了一個逐漸發生的過程。該概念或理論是“生态文明建設”話語或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主題或語境下的再叙述。就話語理論本身及其深層意涵而言,作為一種綠色話語理論的生态文明建設還承載着更大的變革潛能。
奧爾加·鮑羅赫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來源與理論創新”為題發言。她指出,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經曆了100多年的曆程。早在1933年的《申報》月刊特輯中,學者們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讨論就不是從西化、而是從現代化本身進行。新中國成立後,曆代中國共産黨人從中國國情出發對現代化道路的探求具有創新性意義。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蘇化,也不是西化,而是自主探索且信心逐漸增強的過程。
孫代堯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為題發言。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科學理性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現代政治要素協調有序運作的現代化,是追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是自主、開放、追求互利共赢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同時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态,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
葉卡捷琳娜·紮克拉濟明斯卡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俄羅斯評估”為題發言。她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産能合作、創新發展、捍衛能源安全和食品安全等經濟建設思想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舞台發揮重要作用。俄羅斯學者認為,習總書記在經濟領域提出的最重要的創新是确定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即“雙循環”。積極推進“雙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國内市場,支持國外市場,将使中國發展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陳培永以“從‘逆時代主題事件’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題發言。他指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是1978年之後中國共産黨人洞察時代脈搏、把握人類社會曆史進程而審慎做出的判斷。然而,這一時代主題正遭遇反和平、逆發展等“逆時代主題事件”的挑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在客觀承認經濟利益、文化傳統、制度意識形态的差别甚至各種類型的對立和沖突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尋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類型的國家的團結和合作。
在讨論環節,與會學者進一步圍繞中西方法律體系差異的曆史淵源、俄羅斯學者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蘇聯時期高等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設置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葉帆總結了與會嘉賓的主要觀點,并結合11載留俄經曆,對中俄兩國關系的發展和變化作了回顧與展望。他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兩國有着深厚的傳統友誼,兩國領導人已将雙邊關系提升至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曆史最高水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beat365官方网站和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合作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會議在熱烈友好的氛圍中圓滿閉幕。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