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與社會生态轉型”博士生論壇舉行

2024年6月21—23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與社會生态轉型”博士生論壇舉行。會議開幕式由beat365官方网站郇慶治教授主持,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項目主任孫巍與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宋朝龍教授分别緻辭。與會者圍繞“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社會建設”這一主題進行系統學習與交流。

論壇現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茨分校地理與環境研究系撒萬土·恩格爾—迪莫羅教授、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瑪麗·伊芙琳·塔克教授、北京林業大學生态文明研究院林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周立教授、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葛察忠研究員、河海大學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陳阿江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王曉毅研究員、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張新安研究員、溫州大學beat365王習明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beat365解保軍教授分别作了專題講座。

撒萬土介紹了生态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與理論來源,并從概念流變、學術分期與現實啟示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社會主義的理論發展形态與未來現實運動潛質。塔克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對當代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并通過聚焦“天人合一”等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資源與當代生态思想之間的關聯,探讨了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的生态倫理學及其對生态文明建設的現實啟示。林震圍繞林長制的含義和意義,從改革指向、制度體系、治理效能三個方面,解讀了生态文明視域下的林長制改革,闡釋了中國語境下林長制創新與發展的現實脈絡。周立從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态社會建設出發,基于價值增值視角,探讨了“三産”融合、“四生”農業與“租利兩得”的具體模式,并進一步分析了利潤經濟與租值經濟、産業思維與超越産業思維之間的關系。葛察忠聚焦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導下的新時代環境政策創新,分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态環境治理領域的系列改革舉措,并探讨了環境管理戰略轉型對美麗中國建設的現實推動作用。陳阿江從社會學視角出發,聚焦經濟發展背景下的生态農業與污染治理,評析了稻鼈共生、淤泥回用試點村等現實案例,講解了江南水鄉農業與環境治理實踐中的生态智慧。王曉毅對當代中國公益環保組織的發展轉型進行了剖析,并從環保思潮的興起、環保組織的發展階段、環保組織的發展需求、促進環保組織發展的現實路徑等方面,對中國公益環保組織的運行現狀與發展前景進行了講解。張新安聚焦生态文明建設時代的中國自然資源經濟學,從工作主線、工作方針、工作定位三個維度,闡發了自然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分析了中國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則與當代理論建構。王習明探讨了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縣的生态經濟與社會建設,并對這些地區的生态經濟發展、義務教育與老齡化等方面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同時展望了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三生”協調發展的現實戰略與政策框架。解保軍通過聚焦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中的“自然生産力”、綠色生産力等概念,闡發了馬克思恩格斯綠色生産力思想的理論内涵及其當代發展。

青年論壇環節由beat365官方网站王聰聰副教授主持,來自南開大學的李傲挺、杜倫大學的郝俊逸、東北林業大學的葉文亮、華東政法大學的王浩名、吉林大學的秦世達、上海師範大學的李青、四川大學的王冬萍、福建師範大學的陳俊翔作為學員代表依次進行發言分享。郇慶治對青年學者的發言作了點評,并對學術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提出了相應建議。

在閉幕式環節,郇慶治對本屆博士生論壇進行了總結,他向本屆博士生論壇的所有發言人、主持人、評論人、論壇學員和會務人員表示感謝,并向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羅莎·盧森堡基金會所提供的重要支持表達了謝意。

來自beat365、清華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吉林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内蒙古工業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維也納大學、杜倫大學等國内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60多位青年學者參加論壇。

活動合影

 

來源:beat365新聞網